最近一直被爸爸刷屏,但今天我想说说爷爷们。
与爷爷有关的影视作品不多不少,但真的把爷爷描绘的很成功的,则如凤毛麟角。在很多电影里,爷爷不过是一个远远的、模糊的陪衬。所以,偶然出现个把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的,便自然有种好好记录一番的冲动了。
干瘪的爷爷,都是一个德行;生动的爷爷,却各有各的生动。
《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太阳一样光耀四方的韩国爷爷
说起爷爷,眼前第一个浮现出的形象就是这部1995年的老剧。
一直经营澡堂的爷爷金福童建了一栋三层小楼,用“时日无多”做理由,威逼利诱地把儿孙都叫到自己身边住。这样,一家老少,男男女女在这个三层小楼里开始了日常生活。
在认识这位爷爷之前,我是不爱看韩剧的——准确的说,是不屑。但金牌编剧金秀贤和这部长达87集的长剧,却彻底颠覆了韩剧在我心目中“懒婆娘裹脚布”的印象。
白先勇在评论《红楼梦》时说,《红》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人物对话的把握上。对话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比如王熙凤说的话,就和林黛玉不一样。如果从对白角度看,《澡堂》的编剧金秀贤女士,堪称曹雪芹的心传弟子:剧中一个大家族,爷爷奶奶、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以及两个儿子的后辈,林林总总加起来十几口子人,单用最家常的你一言我一语,金女士便将一个个人物鲜活分明的呈现给了观众。看这一家子的你来我往,观者却常会浑然忘记自己不过是个看客。
爷爷和奶奶这对老一辈,戏份虽然不多,但一样出彩。爷爷总是板着脸,一副老太君派头,但实际上常常不惜用非常手段争取家人的关注。一家人的故事就是因为爷爷念叨自己“时日不多”,希望能每天看到所有的子女,威逼利诱所有的子女都搬进了家里的小楼,才拉开了序幕。
看上去,爷爷在家中的地位绝对无上。一家人每周五的聚餐,是老爷子的要求。每到周五,家中的女人都要绞尽脑汁考虑怎样能让老爷子满意,每个小辈儿也都得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悉数回到家中洗耳恭听老爷子的耳提面命。即使日常的一顿早饭,大媳妇也要把爷爷先伺候周到了才能轮到下边的小辈儿。
但家中的真正主心骨却是奶奶。即使爷爷用不说话甚至出走作为手段来跟老伴“斗法”,最终也都是铩羽而归。爷爷离家出走后,全家男人一起声援爷爷一块出走,等他们回来时,却发现家里高挂的男人们的合影,被悄悄换成了澡堂老板家女人们的合影。
不过,尽管如此,爷爷仍然保留着他应有的所有“仪仗”。离家出走时,奶奶连饭都不给爷爷送。但是每每在孩子们面前,一定说“爷爷离家出走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话,甚至对孩子们说,“我像大苍蝇搓手一样求他(爷爷)来着”。当时奶奶那种可怜巴巴的形象在我心中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我现在跟我家老爷恳求什么事情的时候,也习惯于搓着自己的双手。
爷爷这种“外强中干”的形象,放在韩国的社会背景中并不突兀。韩国一向重视对传统儒家规范的保存。老爷子自然要维护自己一家之主的威望和形象。但实际上,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长袖善舞的母亲永远是真正的核心和主脑。薛仁明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阴阳调和里,爸爸扮演的是虚的角色,虚是一个家庭的精神象征,比较接近神祖牌的角色。说到这里又想起了《红楼梦》,在琐碎或热闹的家庭生活里,真正挑大梁的是贾母这样的女人;而“爷爷”贾代善,自然隐入背景成了一个“符号”式的角色。
即使是符号,爷爷金福童也是一个温暖的大括号。剧集开头时,一家男人在泡澡。爷爷问大家,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每个人都做了回答后,爷爷说,“我嘛,最幸福的时刻,此刻、现在、跟你们一起泡澡的时候。”
我想,这才是这位老爷子如此打动我的最根本原因:吹胡子瞪眼地叫嚣“关地下室”也好,盲目实施“出走计划”又草草收场也好,他始终将“家”这个字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也因此,他才能用耍赖一样的办法把一家子的大大小小聚集在身边吧。
《阳光小美女》:风一样自在不羁的美国爷爷
7岁的Olive有一个奇葩家庭:爸爸是失败的成功学老师,四处推销自己的“成功九部曲”,灰头土脸;爷爷因为吸毒被从养老院里哄了出来;妈妈暴脾气,每天用快餐鸡腿对付一家人;哥哥已经9个月没张嘴说话,只为实现当飞行员的梦想;后来家里又跑来个舅舅,同性恋、失业、失恋加自杀未遂。因为Olive偶然获得了一次参加“阳光小美女”决赛的机会,一家人开着一辆老破中巴车,踏上了陪伴她参赛的旅途……
因为先看了简介说“妈妈,是这个疯狂家庭唯一的正常人”,所以,我本来是冲着看妈妈去的。但是,这电影里的妈妈却并没有给我什么惊喜。反倒是那个动不动就爆粗,甩F词儿,穿的跟个二流导演一样的帅爷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个爷爷看上去很不着调。一出场,他就当着7岁小孩的面甩脏话,因为儿媳妇晚饭端出来的是快餐鸡腿,他大骂:怎么每晚都他妈的是鸡腿?旅途中,他掏出20美金,跟刚认识不久的儿媳妇的弟弟说,给我搞点色情书来,不要打马赛克的。
电影的结尾,Olive跳起爷爷教给她的舞步时,更是“艳惊四座”,我大跌眼镜的同时,又佩服爷爷的老谋深算:闭着眼(literally)也能把这群虚荣浮夸的二货耍的一愣一愣的。
仔细回忆一下我所看过的美剧,好像祖父母的形象从来就不是温暖踏实的。《Good Wife》里Alicia的婆婆和妈妈似乎能够作为代表:一个冷漠高傲不接地气,一个放荡任性莫名其妙。虽然这和我接触的“老”老外形象不完全相符,但似乎也颇能体现美国民众心目中对祖父母的定义。
妄自揣测一下,也许和美国的社会文化有关。一方面,美国人将自由(尤其是外在的、行动上的自由)和个性,放在一个非常崇高的位置上,为出格举动提供了一个包容性的背景音;另一方面,美国人其实又很保守,对于家庭和伦理的重视远远超过欧洲人,因此一旦组成了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再放荡不羁的浪子,社会规范也要求他应收拾心情哺育后代。所以,基本上在孩子诞生后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父母们只能乖乖套上枷锁按部就班的生活。也许,这就是终于卸下养育后代责任的祖父母们,会如鸟如丛林鱼入大海一般撒着欢儿的“作”的原因之一罢。
不过,这个看似 “荒淫”爷爷,却又总是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用他的豁达为整个家提供继续前行的动力。
当爸爸似乎是被人给耍了一道,眼看着一家人的财务状况岌岌可危,妈妈对爸爸的抱怨如乌云压顶时,爷爷从后座走上前,拍着爸爸肩膀对他说:
比赛前夜,Olive紧张的睡不着觉,又是爷爷一番戳心窝子(literally)的“pep talk”, 让她安然入睡。
爷爷的那些暖心行动,看上去有点假,完全不如他的无厘头举动那么爽脆利落深入人心。但我又不觉得这些看上去很“逊”的所作所为真的很违和。他就是这样一个见惯风云看透世事的老爷子,也许糙,但绝不硬;风一样的潇洒不羁,风一样的温柔抚慰。
《天堂回信》:泥土一样谦卑慈爱的中国爷爷
晨晨的父母在国外工作,他和爷爷相依为命。妈妈突然回来,介入了祖孙俩平静的生活。妈妈和爷爷之间在养育方式上产生了很多矛盾,爷爷搬回了老屋生活。晨晨思念爷爷,打算跟同学一起给他过个生日。就在生日那天,爷爷在烛光中安详的离去。
这部1994年的电影,是今天的三部作品里唯一一部正面描写爷爷的。这个爷爷的形象,也是三部作品里最“高大全”的。
李丁老师扮演的爷爷,和善、慈祥、心灵手巧,对晨晨一百个好。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给晨晨的,是“无条件的爱”。儿媳妇回国后,饭还是爷爷做,家务还是爷爷操持,但平白无故多了个“领导”。即使和代表新思潮新做法的儿媳妇有矛盾,爷爷还是做足了老人该做的功夫:帮着妈妈说服晨晨放弃了荷兰猪,自己搬回老屋居住;对晨晨,从来没说过妈妈半个不字。
虽然,那些在老城放风筝、蹬板车送孙子上学,以及隔着门板说“舌下含服,两片”的镜头,确实让我泪眼婆娑,但这样的爷爷,却让我觉得有点陌生。也许是因为,如今我正坐在“儿媳妇”的位子上;也许是因为,如今的时代,忍辱负重甚至忍气吞声实在是太稀有:我听说过太多老人因为对孙辈养育观念的分歧跟儿子女儿大打出手的故事。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电影里反应的问题——养育责任的混乱、养育观念的冲突——在20几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且似乎有愈演愈烈的倾向。看看那个把头发剪的短短的妈妈,想到她是在“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号召声中长大的一代,也就不奇怪她的所作所为为什么那么冷硬了。面对这样一个“绝对正确”的妈妈,爷爷的“懦弱”,也许正是一种宽容,一种保护。如此看来,卑微如泥土的爷爷,其实拥有着大地一样的力量。
写爷爷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我的爷爷。
爷爷在20几年前就去世了,去世前,我和他的接触也不多。因此,爷爷在我心中的印象十分模糊。依稀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经过一楼,往二楼走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高大的身影从一楼的阴影里闪出来。原来是爷爷。他叫住我,递上一个塑料袋,还是热乎的。不记得他具体说了些什么,大致传达的信息就是,奶奶给我包了芸豆馅的包子,让爷爷拿来给我吃。
其实我和奶奶也很生疏。那是记忆里唯一一次,她送吃的给我。但那芸豆馅包子,因为奶奶特别舍得放油和肉的关系,真的是香气四溢。
所以,每次看到芸豆馅包子,我都会想起爷爷:高大、暴躁,但又隐隐约约在怀里藏着那么一点点慈爱,微微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