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忧虑缠身,忧思甚重。所忧有三,一是来自工作的忧虑,不管是管理还是课程建构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潜忧;一是来自家庭,家有高三娃,高考形势逼人,无端的忧愁萦绕心田;一是来自个人成长的忧虑,年过不惑,不管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读写走向都深深地困扰着我,忽一日,读《王阳明》,读到他的临终之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豁然开朗,突然明白,能对自己造成困扰的永远是自己的心境,只要内心光明,常怀坦荡无私且宽大的心,何忧之有?
对于工作,知行合一,能容能恕。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自己没有做好管理定位,对自我及他人的认知存在偏差,总觉得领着一群前辈干工作,在执行力及认可度上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再加上个人性格偏急且追求完美,产生了很重的挫败感。怎么办?一是正确做好自己的定位,做事不贪大,不贪快;做人不计小,不计较,用人长处,力求让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而后进行岗位素养的提升。二是多学习。管理是一门学问,从做事到管人,我要尽快进行角色的转变与适应。多读管理方面的书籍,多向有经验的校长请教,多倾听大家的意见,做到不偏听,不偏信。
对于子女,尽人力,听天命。我最喜欢的对亲子关系的定义便是:父母子女一场,是为了彼此的欣赏与成全。对于目前所处的情况,我的焦虑情绪对孩子毫无益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焦虑。孩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爱好广泛,我们已经超过了30%的孩子;能够考上高中,并且成绩中等已经超过了60%的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目前只能用这种阿Q的精神来开导自己了。再往深一点的层次想: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可以多替他们想,但代替不了他们的成长,生命是用来体验的,人的一生很长,处处都是成长,无需因一次的高考便给孩子贴上标签。为此,一是保持稳定情绪,多问问孩子,你还需要父母提供怎样的帮助,站在他们的身旁成为支撑努力的力量,不抱怨不埋怨。二是多读家庭教育的书籍,特别是最近重读了丁立梅老师的《等待绽放》,让心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前途未定,你我的孩子皆可成为黑马。无论是怎样的结果,我们永远是孩子温暖的后盾,尽人力,剩下的那就听天命便好了!
对于自我,修身养心,量力而行。最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困扰我的一切,都源于自身认知的肤浅,所以要修身养心。因情绪的影响近两年心脏及甲状腺都出现了一些状况,究其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一些事情过于执着,当一个人痴迷于一件事情,也是病,也需要治。最好的治疗方式便是运动、旅行、读写,向上寻找力量,逐光而行。常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哲学家经过论证:人生毫无意义。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路,放在时间的长河里,如沧海一粟。父亲活着的时候,常与我们论证:究竟什么是幸福?活过半生,我觉得幸福便自己把自己哄高兴了,因为每个人的幸福点不同,所以对于幸福的理解便各有千秋。
今天在泰安学习,与我们团队的小友戴老师短暂相见,相遇甚暖,相谈甚欢,以文会友,纯净的文友关系,让我们敞开心扉,互诉衷肠,作为年长之人,为她成长做些许规划,感受到一种互相信任的幸福。
人生过半,前半场拼尽心力踉跄前行,后半场我希望自己心怀光明,自由且坦荡,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嘴上带尺,脚下有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