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很火的复旦大学哲学系女博士陈果,在一期综艺栏目里讲了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她说现在的人有个通病,就是和自己待不住,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和一个喜欢的人消磨一整天都觉着很踏实舒服,一旦自己独处就特别不舒服,总想找人陪,归根结底,是不爱自己,不会和自己相处。
自己给自己幸福,她说。
周国平在关于一个人有没有灵魂的论述中提到,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是能独处,并在独处中感受到充实平静的人。他说,孤独是人的宿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凡是领悟到人生这样一种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爱的最热烈时也不会做爱的奴隶。
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独居的她在新年夜前一天邀请了好友们来聚会,人们四散而去后,近深夜一位友人打电话给她,怕她一个人孤独。她说,有一种孤独,是一个爱人,一条狗可以排解的,而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就是那种亘古不变的孤独,它存在于灵魂的最深处,永远无法排解。我的《孤岛遐思》里思考过灵魂为什么永不满足永远在追寻,也谈到过柏拉图关于灵魂和理想世界的看法,当你开始领悟独处的魅力,你距离灵魂的理想世界就更近了一步。
其实,每个人都在孤独地成长和衰老,你拥有过的每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自己。看着自己眼角的皱纹和新生的白发,感慨时光易老的同时也怀念那些被蹉跎掉的岁月。记得孩童时期依偎在熟睡母亲臂弯里的孤独,多么希望她能陪我多玩儿一会;还记得读书后夏日里那一个个长长的午后,太阳总也不落下去,作业早早写完了,却找不到陪我玩耍的小伙伴;也记得那条雨天里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少女的心思融在细碎的雨滴里,滴滴哒哒敲在情窦初开的心房,我期盼着看到那熟悉的身影……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我们渴望亲人的关心、友人的理解、爱人的呵护,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爱让我们短暂的一生变得丰富,这是属于人间的爱。一个没有伴侣的漂泊者,渴望寻找另一颗灵魂,这是社会性质的孤独,但一切人间的爱不能解除形而上的孤独,就是那种“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受。灵魂寻找自己的来源和归宿而不可得,感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没有根据的偶然性,这是哲学性质的孤独。若一个人能怀着形而上的孤独,人间的爱在他那里便有了深度,当他爱一个人时,心中像佛一样悲悯,他明白所爱之人的孤独,甚至在所爱的人身上,他发现了神的影子。
生命是如此偶然,我们依恋另一个生命,结伴而行
生命是如此偶然,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生命,风一样自由。
当一个孤独寻找到另一个孤独,便有了爱的欲望。可是,两个孤独走在了一起,就能够摆脱孤独吗?每个人都像一根脆弱的芦苇,孤独的时候很容易把另一个人当做自己的根,却忽略了一个道理:孤独不可消除,所以爱成了永无止境的追求。那个在爱里遍体鳞伤的追寻者,最终会突破小爱的限度,寻找大爱,或者,无爱。
难道不是吗?我们爱上一个人,并不是唯一不变的,正是这种变化的可能,让我们患得患失,既损人心智,也催人奋进。小王子爱上他的玫瑰,因为她是他的星球上唯一的玫瑰,而当他看到地球上一大片的玫瑰时,他意识到了她是多么得普通。但小王子的智慧在于,他同时明白,那个自己用了心、花了时间、受了伤、呵护过的玫瑰,于他自己而言,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停下了探索,回到了自己的玫瑰那里,毕竟这才是爱的归宿。
看透生活的平淡而甘于回归平淡,便是极大的智慧。
看透爱的平淡而甘于拥抱平淡,便是爱的真谛。
爱的热情消退之后,孤独就呈现在每个人面前。如果你妄图用新的爱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陷入一个死循环,或者,走向反面。
成熟的爱,它懂得遵循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去爱吧,别辜负了你的孤独,它渴望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孤独吧,别绑架了你的爱,它渴望在彼此的距离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