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话大王”郑渊洁

2022-07-26

上个周末我去图书馆闲逛,在中文借阅室的一行书架上,看到了一本淡蓝色的书。书的封面上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坐在棕色藤椅上,专心地看着双手拿着的书。面前摆放着一张配套的小桌子,书搭在桌子的边沿上,应该能节省不少拿书的气力。背景是一片蓝色的平静海面,海面向远处延伸与天空相接。老者至少有80岁了,阅读很投入。我止住脚步,调慢气息,希望不会影响到封面里那美好的情境。看到作者的名字,顿时更来了兴致,因为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他的儿子郑渊洁。

可能还有不少人对郑渊洁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说起舒克和贝塔,应该有不少人会张大嘴发出一声“哦~~”。郑渊洁以“童话大王”著称。舒克和贝塔的童话故事就是他许多著名作品之一。很多年前,我偶然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在那个节目里,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虽然只看了十几分钟,他的经历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郑渊洁父子可以说都是传奇人物。郑渊洁的父母都是军人。父亲郑洪升从没有上过学,但却靠超强的自学能力成为了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在任教员期间,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备课。那时条件比较艰苦,全家就挤在一间屋子里。小郑渊洁每天都看着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的一举一动对他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使得他特想知道这书为啥就这么好看,于是对认字有着强大的动力。郑洪升夫妻俩在孩子教育上从来没打骂过,都以夸奖为主,郑渊洁犯了错也会批评,同时让他写书面检讨,结果写了很多检讨,写着写着就成了文章。

郑渊洁上学后,在一个干部子弟学校上的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长大后的理想”,别的同学大都是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之类的。但他却独具一格的写了要当掏粪工人。由于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且文章写得不错,郑渊洁曾一度为此非常得意。可在11岁那年,老师出了个命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却想鸟儿早起有虫吃,那虫早起就会被鸟吃。于是就擅自修改命题,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儿被鸟吃》。结果被老师骂得一无是处,罚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百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老师的惩罚和同学的嘲笑,让郑渊洁终于不堪其辱,拉响了装在身上的拉炮。“砰——”的一声,教室里瞬间就沸腾了。愤怒的老师将他从学校开除。为了向父亲解释,郑渊洁写了一篇有着丰富的人物、情节、铺垫和各种悬念的检讨。父亲看了后被逗笑了。尽管事后,父亲带着孩子来学校赔礼道歉,但学校任然坚持开除的决定。无奈的父亲不仅没有打骂郑渊洁,反而在回家的路上安慰他说:”没事小子,我回家自己教你“。

当然,任何孩子经历这种事情,内心都会有失落,有对自己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成年后的郑渊洁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爱迪生传》,发现小学一年级的爱迪生,也曾因为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而被劝退。而爱迪生的妈妈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对爱迪生说:“没关系孩子,我回家教你”。看到这句似曾相识的话语时,郑渊洁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世界上竟然还有人走着和他类似的人生道路,并且迈向了成功。

回家后,父亲在家为郑渊洁开启了私塾。父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儿子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看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有一天,父亲给他带回来一本书,是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书中奇特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深深地影响到了郑渊洁。正是这本童话为郑渊洁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他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15岁那年,他参军入伍,也曾梦想当一名飞行员,为此努力学习,可最终未能如愿。退伍后,被分配到北京一家无线电仪器厂工作。正值刚恢复高考,但只有小学文凭的郑渊洁,终究无法如愿考学。此后郑渊洁开始给自己找出路,他想到了写作。经过一番曲折,他选择了童话领域,从此越走越远,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所有的成就都和努力离不开!父子俩有早起的习惯,并一直保持着。

其实早就想自己也记录一下郑渊洁父子的这段故事。因为我从中也受到了激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