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理解这句话,是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把父亲苏大强骂进了医院,她也几近崩溃的说:“我最终成了我最讨厌的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像是根深蒂固,挥之不去的。
妈妈每个周末都会从老家回来,帮我们做家务。7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一刻也不愿闲着。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所以,每个周末,我盼着妈妈的到来。可是,每当听到妈妈大声批评儿子的时候,我心如刀绞。儿子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也是她唯一的孙辈,所以我确信母亲很爱儿子,她对儿子毫不客气的批评饱含着“恨铁不成钢”的思想。老妈似乎对儿子所有的行为都不满意:站姿不对,爱搭拉肩;说话声音太小;屋里扔得太乱……最后会给孩子定性“没出息”“不长记性”。
所幸,孩子并不记仇,还是很喜欢和姥姥在一起,每到周末也会不停的问“姥姥什么时候能来?”有好吃好玩也会想起姥姥。
今天,孩子在玩手机,我大声呵斥他的时候,赫然发现:我一张嘴,说出来的话竟然跟妈妈如出一辙。我俨然已经变成我讨厌的样子。上一代的养育方式已经在我身上留下阴影,而且影响到了下一代。
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必须用那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孩子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不知不觉中,你会挑选一个简单的做法: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这种情绪不是孩子触发的,而是过往的经历唤醒了你深藏心底的感受。
所幸,现在改还不晚。在亲子关系中,翻脸决裂无可避免,重点在于修复。
首先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大多数孩子不是天才,不是超人,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尽善尽美。不完美才是我们的孩子。
其次,努力改变自己的反应。孩子已经懂事了,如果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孩子,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并努力改正,孩子会喜欢真实的父母。
尝试“温情轰炸”,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发号施令,决定父母的行为。这是对孩子关注的加强版。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智慧。作为父母,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已;认识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挣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做智慧父母,温情父母。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