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数据孤立地看并无卵用,对比来看才能发现问题
常用对比方式:
时间对比(同比,环比,值随时间的变化,一天内的不同时段)
空间对比(对比不同城市,地区,国家)
类别对比(不同的商品类别销售有何差异,不同性别,学历,年龄的人群消费额)
二、细分(类似于OLAP的向下钻取)
有时在大的维度下对比获得的结论非常笼统,难以精细地定位到问题,比如本月某服装品牌销售额比上月降低了50%,但是这样简单的分析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可以模仿对比的思路,将销售额按照时间,空间,类别的维度进行细分,比如:
1.细分到天,看看这个月的哪些天里销售额下降得厉害
2.细分到城市,看看哪些城市的销售额出了问题
3.细分到品类,看看哪类商品买的人少了
同时用这三个维度来定位问题,可能会得到更准确的发现(举例:本月的周末期间北京店的童装类商品销售额大幅下降,原因可能是。。。隔壁销品茂新开了儿童游乐项目)
三、拆分(不同于细分)
通过对比发现问题之后可能需要进一步深挖问题的根源,比如通过对比发现今天的销售额比昨天降低了50%,这时在销售的层面对比可能已经无法深入
根据电商销售额的基本公式:销售额=访客数×订单转化率×客单价,我们可以将销售额拆分成三个指标来看
继续对比今天昨天的访客数,订单转化率,客单价这三个指标就可以进一步定位问题所在了
四、增维
假设一个内容网站今日来自渠道A的PV,UV分别为1000,500,来自渠道B的PV,UV分别为600,400,只有这些数据可能难以对比AB渠道的流量质量如何,此时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指标——访问深度=PV/UV(即每个独立访客平均访问的页面数),这样A渠道的访问深度为2,B渠道为1.5,可见A渠道的流量质量略优于B
同理对于电商网站我们可以用UV订单转化率来作为衡量流量质量的主要指标,即有效订单数/UV(每个独立访客平均产生多少有效订单),这样我们通过增加一个比值可以更直观地做对比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