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你认真的计划成长步骤,希望能够成为领域内的翘楚,万众瞩目的人物。你希望家庭幸福,孩子有好的学校,有魅力动人的配偶,邻人羡慕的财富。
可是计划总是被打断,今天要的一切,明天走向另外的轨迹。你是否理解,在这样的变动之中,很难看到确定的幸福?
很多人不断在成长的阶梯上攀爬,最后却发现,距离想象中的幸福越来越远。曾经的冰激凌,电吉他,摩托车,还有轿车,房子等等,拥有又如何?它们会因为追求而存在,也会因为某个特殊的际遇而失去,包括你的爱人,你的孩子。那么应该计划吗?
哲学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说,一种有教养的理性越是蓄意谋划生活上的享受与幸福,这个人也就越发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康德认为,我们有两种方式可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一是通过理性;二是基于本能。
把大自然看成一个理性的造物者,那么它是如何获得福祉的呢?如果大自然是绝对理性的,那么它的所有行为规则就都是由理性来支配的话,世界的一切也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就像钟表一样,按部就班地精确运行。但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这个精确的钟表中,也有着选择自由,我们能用不同眼光看待同样问题。
自然选择才是大自然进化规律,它是随机和盲目的,大自然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而自然选择完全是大自然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就像人看到猛兽会逃跑,手指被火烧到会退缩一样。
康德认为:理性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对自然所予的幸福构造给予悉心关注,去赞誉它,尽情享有它。理性并不能指导或者干预大自然的目的和意图。大自然会仔细谨慎,不让理性闯入实践应用领域,也不会让它有这样的假想,以其浅薄的见识,就能为自然自身想象出实现幸福的方案和完成方案的手段。
大自然会同时考虑目的与手段的选择,基于其深远的见识,它必将使目的与手段两者完全托付于本能。
康德认为大自然是按照本能发展的,休谟认为其实人也是。休谟说:“理性是且只应是激情的奴隶,并且除了服从激情和为激情服务之外,不能扮演其他角色。”
休谟认为决定人们言行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纯理性的判断是不存在的,任何看似基于理性的决策,背后的决定因素和根本驱动力都是感性。
丹尼尔·卡尼曼在其《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人类大脑的思维决策系统分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凭直觉和本能做决策,速度很快;系统二凭理性和逻辑分析做决策,速度缓慢且耗时费力,因此懒惰的大脑一般不会调用系统二来进行分析和决策。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的绝大部分思维和决策,其实都是由系统一完成的,感性、直觉或者本能才是人类思维和决策的主角。
感性或者说直觉主导我们的思维并不奇怪。在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人类的祖先大多数时间都是靠本能生存繁衍的,而理性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晚至人类开始大规模群居生活,掌握了工具、语言和文字之后,人类才开始用理性的大脑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此前绝大部分时间,人类都是依靠动物本能或者说动物本性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选择让我们懂得趋利避害,做出选择但是要尊重规律,不去强求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