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二模块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的教学“选择”

科技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一模块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主动去了解技术、选择技术、应用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争取把学生减负、家长减负落实到实处。

一、技术应用or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改变,陈老师以实际的例子像我们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学充分融合,从而体现“学生中心”。曾经的我们都依靠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主观思想来判断学生课堂是否吸收听懂,但要知道,这是不全面的。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作出真正基于学情的教学决策,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其次,作品的收集与比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最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无缝学习”,让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技术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成为一个持续的、直接的、主动的、交互的学习历程。

二、“抢权”or“挑人”

技术是教学工具,在用之前我们应该想好,用它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个人抢权”和“随机挑人”都是一门艺术,而我们要让艺术为最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就十分考验我们的智慧。“个人抢权”更考验学生的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并不是使用于每节课,所以我们要慎用,在适当时间用,方能使它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而“随机挑人”在于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机会,但教师平常要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说错,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每一项技术都有优缺点,所以这也更加考验我们教师教学手段、工具的使用。

三、微课or教学视频

与微课相比,教学视频更接近于教师上课的形式。教学视频,它不仅仅是课堂上给学生的创设情境,更重要的是它是教师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形式,以方便学生随时观看。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具体题目进行微课讲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录播过程通过反馈器参与其中,标记重难点,以便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及分析思考。

四、标准化or个性化

“电子书包”对于我们小学课堂而言似乎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陈蕾老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在课堂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形式确实多样丰富,也期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渗透、多结合,努力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学习的双重需求!

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课堂教学理所应当也应顺应迭代,但是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知识高度融合,以传授知识为根本,学生自主学习为动力,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