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家迎来了有一个小朋友,喜悦之余也有很多烦恼。在二宝出生之前,因为我们家和弟弟家离得很近,我们家大宝和弟弟家的孩子经常一起玩,两个孩子也经常因为抢东西大动干戈,我们大人每次也是十分苦恼。
我的做法是每次让我们家大宝听话,把东西让给表弟,可是每次大宝都不依不饶,宁可坏了或扔了也不肯让。我的想法是你作为哥哥就要谦让,可是回过头来想他也就比表弟大5个月,两个人同一年出生,表弟甚至还比表哥高一个头顶,都是五六岁的孩子,在家也都是惯宝宝,平时根本不懂得什么谦让。把东西帮抢过来给弟弟吧,大宝哭得有让人心疼;把东西给哥哥吧,弟弟又哭又闹,感觉又舍不得。
有人会说不会多买一个吗?哪有想得那么周全,关键有的时候两个的东西,他们都看不上,每次恰巧就喜欢争夺一个的东西。玩具放那里没人碰,生灰都不会去碰,可以只要两个小孩在一起有一个小孩拿了,另一个小孩就偏偏要去玩,后面就会抢夺。 我们试着跟小点的弟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想通过做弟弟的思想工作,达到和谐的小让大的情景,可是,调皮的弟弟根本听不进去,感觉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也试着做哥哥的工作,说“尊老爱幼”的美德,有时有效果,有时孩子也不肯退让,甚至会反抗并且反问:“为什么每次都要我让着他?”然后生气着跑到卧室蒙被大哭。
大宝的这个反抗也使我陷入沉思:“是啊,为什么每次都是要大点的牺牲自己的喜好,压抑自己的欲望,总是去谦让弟弟,就因为比弟弟大几个月吗?是不是年龄大一些就要谦让?况且也大不了多少?现在我们家的二宝比大宝小5岁,是不是以后大宝就要无底线的牺牲自己去谦让自己的弟弟?我们是否能够用更好的办法去将一碗水端平?”
前些天在喜马拉雅上听《哈佛家训》的书,听到一篇《最大的苹果分给谁》主要描述了一个犯人和一个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回忆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的事情。
那个罪犯描述妈妈在给他和弟弟分苹果的时候,弟弟抢先要有大又红的苹果,被母亲责备,觉得弟弟比较自私;这个犯人本来也准备要又大又红的苹果,听见母亲训斥弟弟于是改口,谎称要最小的,要把最大的让给弟弟。母亲很高兴觉得大孩子懂事懂得分享,于是亲了他一口并没有给他最小的苹果,反而给了他最大的苹果。从那以后这个犯人就开始违背衷心,爱撒谎,直至犯罪入狱。
而另一个白宫著名人士回忆自己的母亲在他们小时候分苹果的时候,大家都想要最大最红最好吃的,可是妈妈并没有给最小的孩子,也没有给最听话的孩子,而是通过比赛,将草坪分成大小相等的三部分,让孩子们比赛修剪,谁修剪得最快最好就分给谁最大最红的苹果。后来这个白宫的著名人士得到了这个最大的苹果,他觉得自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也积极努力竞争,通过最好最快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感觉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听了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先前的做法是多么愚蠢,跟那个犯人的母亲的做法没什么两样。但是我庆幸的是我的孩子们没有因为我讲的所谓传统美德故事而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没有看大人脸色行事而说谎,虽然他们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听话”的印象,但是他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诉求,我觉得这个是好的。不像这个故事中第一个犯人那样靠说谎来赢取大人的欢心,用讨好母亲来达到满足自己欲望的目的。同时,这个故事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能因为年龄大小来分配东西,因为走上社会别人不会因为你的孩子小就谦让他,做错事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不用负责任。我们要通过积极的激励法去让孩子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到公平公正地去评判,不能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