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皆精心(四)
——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有感
10月24日至10月26日,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暨《中国语文教学》创刊四十周年论坛。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本,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记下自己的收获,实在辜负了把培训的机会让给我的任老师,也辜负了来自全国各地为我们呈现了11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的老师们。
从容自若——《周亚夫军细柳》
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学的李平老师带来的《周亚夫军细柳》以解读题目导入,出示“古人以细柳入诗统计”,出示细柳地图,设疑:“细柳”魅力何在?走进课文。整个导入直接、简洁,与课文联系紧密。
接下来检测预习(老师提前下发了预习单):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句子读的不通顺?这一环节过于匆忙,并未真正检测到孩子的问题,也没有为孩子解决多少实际问题。相比较而言,不如潘穆辉老师的《马说》以及严秋红老师的《昆明的雨》两课的前置性学习做的扎实有效。这一环节学生读得太少,没有把课文读熟、读懂,导致后面的“演读”环节学生未进入角色,读得并不传神精彩。
“演读”环节设计如下:圈画人物、对白。Ppt显示:
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使臣:“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士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亚夫:“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使臣:“皇帝敬劳将军。”
文帝:“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学生分小组组内演绎,再小组展示。
比较皇帝阵营的三句话的不同,指导朗读(语调变化、态度变化)。
比较亚夫阵营的三句话:不闻、不得、不拜。可见态度不变
得出结论:写法——对比。
有读有品有悟有得,这一“演读”环节的设计还是很用心,可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由此进入写法,不如由此进入人物赏析更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进行过程中,话筒、多媒体多次出现故障,但是李平老师临危不乱、从容自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份镇静一方面源于强大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备课,已经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