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在参加一些活动包括听线上分享时,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论断:应对市场不够灵活的大公司会更容易面临生存威胁,比如逝去的诺基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能创造巨额价值的小而美的公司,不乏一些10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团队或许不到50人。过去只是听的比较多,随着工作经历增加,发现这一现象越来越明显。
名企高管都出来创业了
前段时间听说咨询行业的不少高管都集体辞职创业了。在过去,尤其是在九几年,毕业后能进入名企,人生就成功了一半。即便是我这个年龄毕业时,诸如快消,四大、投行、咨询等大公司也依然是很多学生趋之如骛的地方,当然也不乏BAT。毕竟在名企完成原始积累后,带着大公司的光环,再加上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当市场能够给予更好的回报还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出来创业自己干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拿咨询行业来说,并不像一些公司,大多是“流水线”作业,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能算是成型产品。咨询大多是项目制,一个小团队几个人就能接案子,这个案子可能要深入客户企业一线去,时间可长可短,但一个小团队就能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对公司其他牵动不大。咨询公司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利润高,这也是一直能列在比较靠前的一个原因吧。但作为雇佣者、打工者来说,自己完整做下来的案子,大部分利润还在公司那里或者老板那里,时间长了当然不甘。翅膀硬了,团队一起出走也很正常。
创业九死一生
市场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出来创业,而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有1000个有想法,有100个行动了,最后能成的或许只有1个,这就是创业成功的概率。
过去两年创业泡沫的起起落落再次证明了创业没那么容易,互联网也并不是全能的,不像之前大家认为的那么神奇,归根结底,要想长久发展,要想盈利还得踏踏实实做事情。互联网的确为人们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但它只是工具,最终还得落实到产品和服务上来。这两年随着B轮死、C轮死、D轮死更加证明了,靠砸钱上位的时代已经过去,创业一定是做生意,实实在在打磨“产品”,而不是搞噱头,放一炮走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有创业想法,单干成本高,挂掉的概率又大,何不借助平台,或者一个完善的体系,进行微创业,造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平台,合伙关系由此而生。既满足了创业人的想法,成本和试错成本又低,何乐而不为?
雇佣制已死 合伙制正生
现在这样的平台还真不少。就像微信公众号的宣传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比如我自己码字,读者认可我的观点或者很认可我这个人,那就愿意打赏,这比资金我可以完全体现,微信也可能收一点点佣金,或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干脆免费,先成就平台上的这些个体(或者小团队)。当平台发展起来了成熟了,就可以收一部分佣金,或者像现在,把打赏金额体现延迟了一周。一方面可以确保这笔资金的正常性,同时也可以利用时间差拿这些钱去做些投资或者资金周转都是一种变相盈利方式。当然微信团队具体怎么处理还有待考究。
同理,光猪圈是北京一家健身公司。之所以能在线下开这么多门店,主要也是因为合伙制。公司为门店提供一整套体系,教你怎么开店,教你怎么运营客户,给你提供线上线下互通的预约平台,为你培养健身教练等。而店面租金是由店长自己承担,具体运营自己操作,这一套体系来来帮助你怎么把店面运营赚钱,店能盈利了,公司自然赚钱。轻资产运作,成本低。有了这套体系再不断全国复制,当每家店都赚钱了,开的店越多赚的就越多,是增量。美发行业南瓜车也是这样。当然同样是开店,人家就敢1年开出1000家,如果不懂行,看人家赚到钱了,不管自己行业利润如何,是亏是赚,就也跟风大肆开店,开的越快,关的越快,除非你有大量的钱来砸。
总之,这是一种很不错的运营模式。像直播平台(平台与主播是合伙关系)、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平台与老师)、之前说过的美发020南瓜车(平台与美发师)等,之所以能做的还不错,很大原因是由于这样的合伙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