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60秒语音,有一次讲到的就是这个话题,原文是:
最近,我们公司的CEO脱不花去上了一个学习班,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做自我介绍,每个人一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能说啥呢?无非是姓名、职业、会干什么等等。
但是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他说,我研究了你们每一个人,谁,哪年你在哪个城市的时候,我也在那个城市;谁,你在干什么的时候,我就在你隔壁那个楼;谁,我们共同认识谁……
最后说到脱不花的时候,他说,我不认识你,但我是得到App的重度用户,我还推荐给了很多人。你看,这么一轮介绍下来,一分钟,底下是掌声雷动,成为当天最好的自我介绍。
这件事给我两个启发。
第一是在陌生人那要想建立一个好印象,最好的方式其实不是美化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到一个和对方有关的网络里面。
第二,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做超乎寻常的准备,总会赢得尊重的。
感触:
我们大多数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确实大部分情况下,都在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业、会干什么,各种标签,其本质就在美化自己,想要让更多人认可自己,这个逻辑本没有错,但是有没有更好的逻辑?
有,就是罗胖所说的,把自己放到一个和对方有关的网络里面,展现对他人的重视,逻辑其实很简单,当对方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了,那么你自然也会被他所重视,当然,这个也需要建立在自己有一定的好标签之上。
没有人太关注你在说什么,人们更关心这是否于我有关,所以重点不仅要放在自我表达上,更多的要放在与他人的关系上。
做选择有一个万能公式,就是判断:什么更重要?
而在自我介绍这样的场景中,让自己与他人有关,比单纯讲述自己更重要。
在【520亲子成长迹】中,我们也有一套自我介绍的模板:
【编号】
【名字】
【城市】
【职业】
【宝宝年龄】
【日常爱好】
【愿意帮助大家】
【愿得大家帮助】
【最有成就的事】
【加入520的理由】
【初心:记录多久?】
【对孩子未来的期许】
【其他】
其中的“【愿意帮助大家】”就是帮助大家创造关联性,最后的“【其他】”可以拿来展现自己的差异化。
其实【其他】是我刚刚加上去的,因为这个60秒还给到我的一个启发是:
千篇一律的东西大家司空见惯,不走寻找路,获得属于自己专利的价值,会更容易被记住。而“【其他】”可以创造这一差异化价值。
在每个人心里,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你成功引起别人注意的一大方法就是和别人创建联系。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主动准备,怎么会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