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珍珠鸟》中说:“信赖可以产生力量。”其实,欣赏学生也可以产生力量。教师要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会发现学生是可爱的,值得欣赏的。
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处在第三层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要。劳动成果是创造力的表现,是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学生的劳动成果需要被尊重,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就是在尊重学生。如果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更大的创造力,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效果显著。
其次,要学会培养并欣赏学生的优点。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有时候我们没发现学生的优点是由于我们把目光集中到了学生的学习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再次,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特长。称赞其闪光点,激励他们树立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要投海自杀,被一位正在旅行的老太太救起。老人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不为所动,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人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把男孩领到自己家,让他自己做活,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做给男孩吃。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真好听!”老太太把男孩送到高中读书。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他的盲学生对他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男孩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对老人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而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创作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如果没有老人对笛声的欣赏,男孩一定会继续消沉下去,更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个好老师是我们的追求,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精神丰盈、人格健全。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