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去乡间感受初春的第一缕阳光,借着几个好天,去了宏村附近的几个小村子,早晚感觉虽还是冷,但空气中有了温润的感觉。
下面这景色取至宏村奇墅湖畔,叫什么村,我不知道,大概是协里村附近。
村子看上去仿佛刚从漫长的冬天醒来,有点惺忪,有点迷离,也有点慵懒。
这是在一家村民的院子前拍的,院子里放着刚洗好的青菜,对着青山和田野,我特喜欢这感觉,眼前,除了和生命休戚相关的什么也没有,真是个清凉世界。
记得,青简在她的《江南》中说:在江南,那里有我们传承最为久远的香火,那里有我们最为熟悉和愉悦的生活,依山而居,傍竹而眠,桌上总有些时令的果蔬,总有些肥嫩的肉鱼,然后闲下来,坐在粉白墙下的院里,风轻云淡,一缕邻家栀子香。
地里的油菜花还没有开,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于我眼中,有远比油菜花更生动的场景,暮归的老牛,浣衣的妇女,几缕炊烟,鸡鸣狗吠......皆成景色,缺了世俗生活的况味,徽州不成其为真正的徽州。
不经意间,马车从从低矮的屋檐下迎着夕阳缓缓走过,赶车人肃穆,夕阳照在他脸上,马儿也显欢快,爱极了那一幕。
这马车,南方极少见,遂尾随,一路同行。
“咔哒咔哒”的马蹄声,似悠远处传来的古老歌谣,那意境,让我神志有些恍惚。
夕阳要落山了,乡间愈发寂静,但见一爿矮屋,一辆马车,一座廊桥,一路古意......
下图是黟县西递附近水口一带的另一处景色,一条石径逶迤着向前延伸,路边的小溪缓缓地流着,植物渐渐泛黄,不时有树叶飘下,落在水面,又顺流缓缓而下,徐志摩口中念念不忘的“康河的柔波”大抵如此吧,我想。
此时,夏的躁动已过,万物都安静下来了,凉风拂过面颊,这是秋的意境,微冷,想把衣领竖起。
古道石阶铺上了一层落叶,杂草蔓生,但已显出疲态,树枝旁逸斜出,石阶上有棵老枫香树,孤寂索寞。再往上走,有一片散落的房基和寂静的庙宇,有些清冷。
四周极静,但荒寒中又带着一种说不清的脉脉温情,我喜欢把这种景象叫荒而不野,这是一种徽味,大概仅在徽州可见。
讲到这里,又想顺便提一下深秋的一天,在宏村去往黟县县城的路旁看到的一幕,那一幕也似乎非常的徽州:几间小瓦屋静静伫立在池塘边,矮矮的屋檐伸手可触,显得那么卑微,几颗果树瑟缩着,叶子落得差不多了,光溜溜的枝桠倒映在水面,水草娇羞地探出头来,附近安安静静,没见一个人。
这景致着实好看,请看官不要鄙视我的颓废,好看不意味着也喜欢住在这破落老屋里,喜欢的只是这荒寒的景色。
张恨水也常讲到这类景色,比如《江冷楼前水》里,他讲:
说到江,我最喜欢荒江。江不是湖海那样浩瀚无边,妙的是空阔之下,总有个两岸。当此冬日,水是浅了,处处露出赭色的芦洲。岸上的渔村,在那垂着千百条枯枝的老柳下,断断续续,支着竹篱茅舍。岸上三四只小渔舟,在风浪里摇撼着,高空撑出了鱼网,凄凉的真有点画意。
张恨水把那江景描写的像写意水墨,简练而飘逸,眼前这景色是不是也有点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