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童时会去田野挖荠菜、马齿苋、蒲公英,去树梢摘榆钱。三月的南京野菜被称为"七头一脑"。
应该说江南人都爱吃野菜,美食饕餮家汪曾祺老先生就曾写过很多故乡的美食,其中就专门有一篇是写《故乡的野菜》。周作人也曾写过《故乡的野菜》,不过他的野菜故乡中南京只是其中之一。
我初来南京第一次吃就很不喜欢的菜是芦蒿,味道比较冲。现在成为我最爱吃的春季时令菜,后来的菊叶和茼蒿。真是爱死那个香气,一口清香。芦蒿香干,香椿鸡蛋、马兰头、母鸡头、豌豆尖,凉拌的凉拌,清炒的清炒,简直是活色生香。春意盎然,一口一个春天,风味全部野在口中和心里。
春天是有味道的,春天专属的野菜也是富饶的。
*蒲公英*:
是大江南北最广泛的春天植物,我是一次登山中看到一位阿姨在挖蒲公英,那个时候才知道蒲公英原来也是野菜,清热解毒。方式可以凉拌,也可以包饺子。
*芦蒿*:
汪曾祺老先生在书中写“蒌蒿”,我想应该是现在的“芦蒿”吧。芦蒿吃的是杆,嫩不嫩就指尖一掐,嘎嘣脆的那种。碧绿又清鲜。芦蒿香干、芦蒿肉丝是最常见的两种做法,我喜欢清炒,一口下去,香味与野味都在嘴里飘荡。
* 马兰头*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江南人重马兰头”。这马兰头就是要清明节前春寒正料峭的时候吃,大部分人采摘回去清炒会加糖。我个人不喜欢,太甜腻,我喜欢凉拌的,焯过水,然后滴上麻油,有的还会加拌进一些香干,味道超级好。袁枚的《随园食单》说:“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 荠菜*:
荠菜不仅仅是南方的,在我的故乡皖北也是春天可以食用的野菜,田野上到处可见。荠菜是我最好辨别的野菜,因为锯齿状的叶子,开花白色。荠菜吃的方式可多了,我的故乡多是荠菜饺子,我来南京多是吃荠菜馄饨和荠菜圆子汤。南京农历三月三还喜欢荠菜花煮鸡蛋。
* 菊花脑*:
南京发音NL不分的,所以有时候我听到的是“菊花老”,而实际是“菊花脑”。一直到看到开的花我才知道这也是“菊”科的一种。菊花脑的做法多是做“菊叶蛋汤”,据说是清火的。入口清新,那汤颜色也鲜亮。鸡鸣汤包店的菊叶汤包,味道很好。
* 香椿头*:
昨天晚上做蔬菜配送的妹夫还跟我说,香椿头100块一斤,把我吓了一跳。香椿头的气味很霸道,但是炒鸡蛋真是百吃不厌的。
* 枸杞头*
枸杞头南京人们还是很喜欢吃的,是春天野菜的代表之一,有苦味又清爽。但我个人不喜欢。因为枸杞头和母鸡头都适合放糖,我吃不来这种口感的菜。但据说枸杞头对眼睛好。
*母鸡头*:
母鸡头又叫秧草,还叫“苜蓿头”,这种野草也好辨认,有点像四叶草,但只有三片叶子。而且开着小黄花。母鸡头是野菜达人最爱的,因为草叶气息浓,且香中带着甜。常见的是焯水后煸炒,煸炒的时候加点白酒进去,味道会更好。
* 豌豆头*:
豌豆头顾名思义就是豌豆的嫩苗了,有时候也说“豌豆尖”,豌豆头是我最不喜欢吃的一种。一般都是清炒,但是炒不好就会青涩。
春天是有味道的,春天专属的野菜也是富饶的,上帝也是恩赐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丰饶的物产,包括野草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