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May我是拖延癌:驾校报名快三年了,还没拿到驾照;当初犹豫着要不要开博客,一犹豫就是两年多;生了小病忌医,最后不得不做手术......
谁曾想这样的拖延癌也有逆袭的时候呢?昨晚居然有人慎重地问我每次按时完成任务的诀窍。哈哈哈哈哈!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拆书帮的一个群里,每周都要写拆书作业,群里活跃的人十一二个,最近两周分别有4人和6人完成作业,我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周,我们在看哈佛的幸福公开课视频(每周一讲),作业是选出产生共鸣的三个片段写RIA,我大约要花四个半小时来完成任务。(拆书作业是用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来读书,R—— 阅读原文,I—— 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A1 ——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A2—— 规划自己的未来应用)。
为了回答这个小伙伴的问题,我回顾了一下是怎么做的,发现自己对这件事并不是甘之如饴,内心经常有挣扎,也用了一些技巧。
一、使用结构化拖延策略:
不想写作业的时候,我会自我对话:你是想写作业呢,还是想做某某事?某某事通常是非常重要但更难的事,两害相权取其轻,我这么爱偷懒,当然要选容易的啦!
结构化拖延法(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在《拖拉一点也无妨》这本书里有详述,大意是说A和B都很重要,B更难,就选A开始做。
二、用纸笔列清单
我习惯在纸上把任务手写出来,放在自己一眼就看得到的地方。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 时时提醒自己专注目标
- 享受完成任务后用红笔重重划掉的酸爽感
三、分解任务
在这里我把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了六个小任务:
任务分解需要分解到自己有信心把握的程度,比如分解成每个15分钟甚至10分钟就能做完的数个小任务。
以图片里的任务为例,这里每一个子任务还可以往下细分,比如选定片段就可以分为选定片段一、选定片段二和选定片段三等三个次一级任务,只不过这个细分对我来不必要。
分解任务时有个小技巧:你可以闭上眼想想,看能不能想象出自己在做某一任务的画面,如果想象不出来,就说明子任务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细分。
四、使用进度条
进度条是在游戏里常见的,好处在于及时反馈、让进步可视化,增加游戏者的成就感。下图里右边的格子是我的简易进度条:
这里我画了六个格子,每个格子代表一个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用红笔画满一个格子。
但我通常只在任务启动时需要进度条,进入专注状态后(即“心流”),就常常忘了进度条这回事了。
总结一下,为了写该死的拆书作业,我把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
1. 结构性拖延:
用于自我对话,在任务正式开始之前使用
2. 手写清单
让任务始终在视野里,帮助聚焦
3. 分解任务:
和列清单同步进行,思考如何分解任务甚至早于列清单。方便把握任务。
4. 进度条
游戏化任务,增加成就感。
这些技巧是黑May我这个庸医给自己的拖延癌开的药,服药之后,病情已有所好转,还需要持续服用。希望这些药对你也有所启发。学我哟,给自己开个药方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