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娟
推荐:四星
李娟,现代散文作家。羊道三部曲是继《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的角落》与《我的阿勒泰》这三部作品后的散文合集,包括《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这三部分。作品依然是以新疆阿勒泰山区为落脚点,记录了作者跟随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不同几个牧场,迁场的生活。跟随李娟的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到和我们的生活迥然不同的,新疆哈萨克牧民的生活。
她的文字,既有着大人的细腻稳重又带着些小女生的调皮任性。在我看过的李娟的作品中,都体现了这一点。诙谐的部分,不会让你读起来觉得枯燥,索然无味。而那些对自身的困惑,生活的思考,既能引起读者共鸣,也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作为散文作品,是美的。不管是她笔下的人物,还是周遭的自然环境。描述细腻,又带着些朦胧之美。朦胧自然是美的,但是在作品和读者之间有时也会像隔着层细纱,你并不能理解她所想表达的。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这里挑选了两句文中的文字,可以感受一下。描写扎克拜妈妈时,“ 妈妈今天穿的是粉红色毛衣和浅色的裙子,系着天蓝色头巾,看上去非常清爽”,描写哈萨克姑凉加孜玉曼时,“ 她像小羊羔和小马小牛一样,整个人凑向水流,脸庞贴在水面上喝起水来”,类似这样的描述很多。虽然你不曾亲眼看到,但是通过李娟的文字,一幅幅画卷似乎已经在你眼前展开,欲向你娓娓道来。
扎克拜妈妈一家
扎克拜妈妈一家成员包括:扎克拜妈妈,卡西,斯马胡力,还包括一只狗班班。在书中我可以感受到这一家生活并不是富裕的。好在家境的不宽裕并不妨碍这一家人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有肉时大块吃肉,没有丰富的食物时,喝着茶也能让他们满足。他们不放大悲伤,懂得克制感情,也愿意为摆脱困境,全心付出和表达善意。他们不抱怨当下,又总是带着忍耐感受着当下。可能这就是这片土地赋予他们的吧,给予你食物,又赠你磨难,又赋予这个民族以坚韧的品格。
在我看来,工作和生活是可以把人性格中张扬的,突兀的部分磨去棱角,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都相对克制,内敛些。而李娟笔下扎克拜妈妈一家以及其它的邻居性格,则显得更为释放,大胆得多。
李娟的劳动
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不是通过阅读或是从别人口中听到,而是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作者选择了这种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跟随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成为家中一员,并为家庭分担劳动。
作者负责的劳动内容大致为,生炉子、煮茶、烧热水,收拾被褥,摇分离机给牛奶脱脂,背水,捡牛粪,协助赶羊入栏,做饭还有李娟的老本行,补衣服。这些劳动,对于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说,也许过于稀松平常,就像他们每天喝八九道茶一般。但放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不简单吧。语言沟通不顺畅,苛刻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劳动,多少都曾让这个女孩有些受挫吧,我想。
一次次受挫后带来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同样也支撑着她走下去。牧民赞赏她是当地最会骑马的汉人。能扛过在困意侵袭,又饥寒交迫,仍能像其它牧民子孙一样顺利到达新的落脚点,光是忍耐这些,没有被这些打败,就已经是突破自我了吧。
他们的娱乐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科技几乎是悄无声息,又如洪水猛兽一般改变着我们的娱乐生活。我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得接受着各种讯息,我们很忙,甚至刹不住脚步。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时间放慢了脚步。他慈悲的看着生活在这里人们,任由他们按照自身生活。可以累了就躺在草地睡觉,或者裹着外衣睡在自家或别人的毡房里。或是在一个悠长的午后,坐在花毡上聊天,一起翻看相册。可以随时用布裹着糖果去和周遭的邻居串门。他们不需要朝九晚五按照秩序工作,但是他们又是辛苦的,起早贪黑生活,冒雨赶羊,也忽略自身病痛。
这种挥着长鞭,肆意在骏马上驰骋的牧民生活,在我看来,那是现代科技在缓缓渗透进来的一种生活,就像是你用石头去砸玻璃,虽然没有砸出口子,但是裂缝确是实实在在有的。他们接受着这种改变,但是传统,似乎还是好好得屹立在那块土地上。
我不会过分赞美这种生活,也不会推崇这种生活。我敬佩在同一片蓝天下,努力生活的每一个人,他们我们,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李娟写道,“我们无论多么向往乡村情调,都不敢落脚乡村的真实生活。我们连乡村里的一株草都不认识"。这种惬意与困顿交织缠绕的生活,你可以说它是自由的吗?可是又何尝不也是一种束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