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点开《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这本书,看了前面几章。这几章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是需求。
之前燕子跟我提到,人之所不快乐,是因为内心有需求没有被满足。一开始听到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己的内心需求是什么呢?
刚看了书,我意识到自我内心的需求就是人对外界所有事物的感受评判标准。
每个人都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存在形态。所以人没法说服自己对事物多样性的包容与接纳,觉得事物就应该按照自我的标准存在,那么就注定会失望,会沮丧,甚至会愤怒。对人也是一样。因为人总习惯对他人下初印象的结果,导致后期发现对方并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就会觉得被欺骗,自己眼光不好之类的自责。
同时,我们个人的需求又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人事物更不可能很紧跟我们变化的步伐,所以很多一开始满意的事物到后期又会变得不满意。人和人在相处过程中容易互相损耗彼此间的感情就是因为互相需求不同步,无法互相满足。于是久了就相看也两相厌。
那么我们要怎么内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像外去抓紧什么来满足自己呢?只有自己满足自己才可以在根本上调节自己的状态,而不是只能损耗外在的能量来满足自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内心问题,再情绪稳定地去跟外在的人事物连接。
当然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但是我们首先意识到它,并开始练习掌控自己的向外寻觅满足感的惯性,慢慢练习,渐渐更了解自己,接着尽可能自我满足自己,让自己能更客观地去和客观的大环境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