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信息包围着,信息的拣选成为必备能力,而读书依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一下有关书籍拣选的误区。
一、只读“有用”的书
这个误区是只读有用的书,名为“致用类”读物,一定要拆解成自己可实施在行动中的才行。这种读书方法能够让读书应用于实际,比只读书不会用实在是不知道好多少。这种方法能改变一个习惯,对一件具体事情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这种方法的弊病是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这种可操作,是最低端最浅显的东西,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认知层次。
根本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术”上,还要在“道”上提高认知,比如哲学、文化等。这一类书看似内容不能拆为己用,实际上,看似虚空的大道理,是提高认知的有效手段,能够拔高眼界和格局。
多读这一类书不一定能够让你轻松写出“拆书笔记”,或许晦涩难懂。但只要明悟一二,无需练习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格局及眼界,进而影响行动和认知。
二、只读专业类书籍
再说只读专业书籍的类型。我读书以及刚毕业的时候,只知道读专业书籍,培养“技能”成了唯一的目标。结果在遇到各种挫折之后才幡然醒悟。
我们的教育更偏重于技能的培养,要么培养毕业就能用的,要么培养能继续搞科研的。学了二十多年,学会了大把理论知识,却没有被教育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学校的教育无法告诉我们如何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念头,思维;如何学会认知社会、了解他人;如何认知自然,认知宇宙,认知历史......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人都适用。
三、读书查本数
在自媒体上总会看到这样的文章:某月复盘,我读了60本书;我是如何一年读700本书的......
似乎读的越多吸收的越多,似乎把文字照在大脑里就能起用了。现实真的如此吗?
看了太多的文字,这些文字只不过给你一个“我足够努力”的印象,而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会在你大脑中不留痕迹的消失,并且不起任何作用。最后能用上的还是那么几句话。
俗话说的好,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就是告诉我们,大多书文字都是谈不到根本的,想提升,要抓住最关键的内容,对于任何领域的阅读都是如此。读书抓关键,擒贼先擒王。
四、只读畅销书
畅销书作为流行品种,易学易懂易用,散播范围广,不管你是知识精英还是学识浅薄,都可以拿来就读。知道很多畅销书的内容也可以增加谈资,增加个人文化形象。
知识也遵循二八法则,真正好的内容,是20%的那部分。因其深奥甚至枯燥,凡夫读来不易,少有人读,很容易大量信息,书籍埋藏,不被发现。
这一类书要么是古代经典,要么是学者解读,见解深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古人善于研究天地宇宙自然之道,明悟天地人的关系,以大道指导小道。所以,之一可通百,能抓住关键。
把学问比喻成一颗大树,那么“道”学就是大树的根(非道教的道),让人明白根本的规律。而“畅销书”只是“树叶”。
要形成系统的知识树,一定要把“根”养好,切莫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