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凡齐微课(第16篇)|学会拣选书籍,莫要走入读书的误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信息包围着,信息的拣选成为必备能力,而读书依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分析一下有关书籍拣选的误区。

一、只读“有用”的书

这个误区是只读有用的书,名为“致用类”读物,一定要拆解成自己可实施在行动中的才行。这种读书方法能够让读书应用于实际,比只读书不会用实在是不知道好多少。这种方法能改变一个习惯,对一件具体事情的认知和应对策略。

这种方法的弊病是只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这种可操作,是最低端最浅显的东西,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认知层次。

根本的提升不仅仅局限在“术”上,还要在“道”上提高认知,比如哲学、文化等。这一类书看似内容不能拆为己用,实际上,看似虚空的大道理,是提高认知的有效手段,能够拔高眼界和格局。

多读这一类书不一定能够让你轻松写出“拆书笔记”,或许晦涩难懂。但只要明悟一二,无需练习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格局及眼界,进而影响行动和认知。

二、只读专业类书籍

再说只读专业书籍的类型。我读书以及刚毕业的时候,只知道读专业书籍,培养“技能”成了唯一的目标。结果在遇到各种挫折之后才幡然醒悟。

我们的教育更偏重于技能的培养,要么培养毕业就能用的,要么培养能继续搞科研的。学了二十多年,学会了大把理论知识,却没有被教育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学校的教育无法告诉我们如何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念头,思维;如何学会认知社会、了解他人;如何认知自然,认知宇宙,认知历史......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人都适用。

三、读书查本数

在自媒体上总会看到这样的文章:某月复盘,我读了60本书;我是如何一年读700本书的......

似乎读的越多吸收的越多,似乎把文字照在大脑里就能起用了。现实真的如此吗?

看了太多的文字,这些文字只不过给你一个“我足够努力”的印象,而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会在你大脑中不留痕迹的消失,并且不起任何作用。最后能用上的还是那么几句话。

俗话说的好,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就是告诉我们,大多书文字都是谈不到根本的,想提升,要抓住最关键的内容,对于任何领域的阅读都是如此。读书抓关键,擒贼先擒王。

四、只读畅销书

畅销书作为流行品种,易学易懂易用,散播范围广,不管你是知识精英还是学识浅薄,都可以拿来就读。知道很多畅销书的内容也可以增加谈资,增加个人文化形象。

知识也遵循二八法则,真正好的内容,是20%的那部分。因其深奥甚至枯燥,凡夫读来不易,少有人读,很容易大量信息,书籍埋藏,不被发现。

这一类书要么是古代经典,要么是学者解读,见解深刻。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古人善于研究天地宇宙自然之道,明悟天地人的关系,以大道指导小道。所以,之一可通百,能抓住关键。

把学问比喻成一颗大树,那么“道”学就是大树的根(非道教的道),让人明白根本的规律。而“畅销书”只是“树叶”。

要形成系统的知识树,一定要把“根”养好,切莫舍本逐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致用类书籍高效阅读的七条建议”,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鸡汤的味道,但是此篇文章要聊的都是我自己的经验。我自己一直在坚...
    PIE大叔阅读 1,200评论 2 2
  • 大约人人都有遇上红灯的时候—— 只要你不是呆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 只要你步入现代社会, 这种“机遇”总会有。 而...
    狗尾巴花花摇啊摇阅读 495评论 0 0
  • 有个朋友开了家手机云集店,按常规建立了销售群。刚开始时不好意思,只拉了自家亲戚十几个人。他曾经自用云集产品大半年,...
    胡勇波阅读 508评论 0 0
  • 做蓝天下同心牵手的云 做花前月下翩舞的精灵 圆携手遨游天宇的愿
    暮潇潇阅读 888评论 17 29
  •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早上听课上课,处理一些闲杂的事务,下午指导新教师上课,然后听课评课,评课。 其实非常的累,不过幸...
    凉一夏阅读 1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