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

曾经新东方的名师们占据了知识付费的半壁江山,他们善于洞察需求,整合焦点和输出概念。读这类书的最佳方法是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从中汲取一些可以启发自己思考的观点,但是千万不能满盘接收。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书中提到“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作为一名被中国式考试驯化的人类,“记住知识”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自觉将新知识做成思维导图、反复背诵,希望内化成大脑知识库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知识量爆炸、信息迭代迅速,我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被无限放大,那么仅仅靠着人脑记忆真的是不过瘾的,记忆应该交给电脑。

比如我喜爱红酒、咖啡,但是我完全记不住无数的风味和产地。我发现花上几分钟找到几款好用的APP,然后打上标签丢入知识管理库,在需要调用的时候能快速找到即可。这样,大脑可以解放出来,更多地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时代溺水者

古典老师在书中提到三类“时代溺水者”:无法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我们每天跟算法斗争,它推送给我们无数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视频,疯狂掠夺我们的注意力。打不过,我选择的方式是跑,于是我卸载了抖音。

有效过滤信息,学会提问AI,这是一门学校和父母都不曾教给我们的课程。但是,我发现从人类浩瀚的知识库中,也能找到适合我的方法论。比如跟AI提问,可以借鉴管理学,把AI想象成无数个知识储备足够的员工,你需要学会明确自己的需求,精准且逻辑性下达任务,并且能从AI整理的海量基础资讯中筛选需要的关键信息。

功利学习法

古典老师在书中将信息拆分成四个大类: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各类专业性论文,调查报告,有数据、有理论的高质量信息;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将一些严谨的理论扩展到各个领域,并且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表述,包括一些经典的书和演讲;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这些内容会提炼一个观点,然后用绝对化的表述去做吸引力表达;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比如很多公众号、励志作者、培训讲师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的源头,让自己“吃”得好一点。另外,我大部分时间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读书,但是古典老师提出了一个功利性读书法,需要将自己的认知资源去进行分配,忍住泛泛买书的欲望,将阅读资源分为认知性阅读、知识性阅读、娱乐性阅读。我会在搭建明年阅读体系的时候,将这些方面综合考虑进去。

另外他还提到了三次跃迁的关键第一次跃迁,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第二次跃迁:利用系统放大名气;第三次跃迁:与最优秀大脑互联。

这些方法论,其实是在缓解我们对于未来未知的焦虑。刘慈欣说过,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我们见证了许多在风口中,被时代红利推着实现跃迁的生动案例,所以渴望成功有迹可循,但是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运作,都不在你眼前发生,世界早已先你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跃迁》 作者:古典 阅读时间:20180412-20180425 第一章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
    马净1887阅读 550评论 0 0
  • 古典的这本《跃迁》——一碗有料的鲜美鸡汤。看的过程中,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还是挺有启发的。一般个人成长类的书...
    月半元阅读 1,147评论 0 3
  • 古典老师的新书,第一时间买来读了,却因一些琐事耽误了整理读书笔记。下面直接进入书的摘要。不过,个人认为,相比他的上...
    完颜洋洋阅读 750评论 2 1
  • 几天前听完整本书后,今天从头浏览到尾,摘选了些个人觉得有用的文字。本来是打着拆书的名号开始的,结果确活生生的走向了...
    布口袋_天晴了阅读 394评论 0 1
  • 文/垚 引言: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这...
    4fae36564e51阅读 521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