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科技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可为什么幸福感越来越差了呢?
现代人总是处在两种不幸福的状态——不是因为生活平淡而觉得无聊,就是因为压力太大而焦虑。
这两种不幸福的状态,其实都和体验(感觉)有关,如果能提升这方面的体验,幸福也随之而来。
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幸福的体验呢?
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军人物米哈里,经过几十年的追踪和研究,发现提升幸福的最优方法:心流。
所谓的心流,说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人们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
这个词英文是 flow ,流动的意思。你看,用它来表示那种水到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是很形象?它就像海底看不见的洋流,只要专注地保持浮力呆着,水流就能带着你在海底畅游。
1、自主意识,是体验幸福的前提
米哈里有个非常洞见的观点——只有学会掌控意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
体验,也就是人们如何感受生活,它是纯粹的主观感受。体验每个人每天都有,幸福就像是考核体验好坏的指标,如果人们的生活体验不好,自然就不会有幸福感。
然而,无论从生物进化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幸福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还是有一些享受快乐的机会,那就是感官的享乐,比如享受美食、吃饱喝足后的休息时光以及体会性爱乐趣等等。但快乐不等于幸福,人们追逐享乐的本质,其实是基因为了物种延续,设置的一种奖励机制。
比如,你享受美食的时候,这种快乐是为了给身体补充能量,维持生存。一个男人被漂亮姑娘吸引,享受两性关系的美妙,实际上也是基因在布局,为了鼓励生育,繁衍后代。在这种从刺激到反应的行为模式中,享受快乐并没有什么错,但这种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跟你的长期幸福感并没有关系,沉浸其中的人实际上是被肉体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无法在必要的时候反抗基因的指示,怎么能谈得上是自主选择生活体验呢?
我们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看,人类不幸福的根源。在现代文明中,财富和地位是很重要的幸福象征,人们觉得只要有了钱,生活就可以改头换面。
这种认知的形成有合理的依据吗?
有一则点石成金的寓言,说迈达斯向神祈求,成为最富有的人,神给了他点石成金的力量,只要触及到的东西都会变成金子,他乐疯了,但是不久后就饿死了。因为他碰到的食物也都成了金子。你看,古老的寓言早就告诉我们,控制外在条件并不会让人活得更好。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人们的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再随着财富的持续增长而增长。也就是说,社会认可跟生活品质没有必然关系。
获得财富就可以获得幸福,那只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用幸福作为诱饵,让人们沉浸其中。
比如一方面,银行把我们塑造成拼命赚钱存钱的公民,一方面商家鼓励我们用辛苦赚到的钱来消费。
如果只追求社会认为你应该追求的东西,那么即使你得到了这些,你的满足感也是来源于别人的认可,你的精神生活终究还是被社会控制着。
清了社会控制和基因驱使这两种幸福误区,也许你已经发现,只有做自己意识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进一步来说就是,不要以社会的奖赏,而要以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作为目标,让控制自我意识的权力回到自己手中。
只有学会掌控意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
2、心流-幸福涌现的前提
熵增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如果你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一旦意识变得无序,也就意味着,人的内心失去了秩序,变得焦躁不安,这就是精神熵带给人们的不好体验。
人类庞大的意识系统需要秩序,无序状态会让人不安,心猿意马久了,对自我会造成极大损害,使人再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也就谈不上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