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大意是好的文章,对于读者不是要迎合他们,而是要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然后引导他们。貌似苹果公司就是这样啊,发现客户真正想要的然后直接给他们,很多时候客户并不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
然后想到有了“引导”和“迎合”这四个字,好多东西可以套用和解释了。
首先是养孩子。宝贝的不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是纵容他呢还是考虑如何引导他呢?
纵容迎合很容易,随他去就是了,而要能做好引导,我首先得了解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他个体的特殊性,得站在更高的角度或层面,除了要了解这些还得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跟宝贝周围的至亲沟通,让他们也能保持一致,然后还要将引导工作持续下去才能有效果。
其次是可以解释清楚所谓“老好人”的概念。但凡批评与自我批评都会提到个词“老好人”,但是标准是啥?不提别人缺点就是老好人嘛?我觉得不是。
一是你眼中所谓的别人的缺点是否真是他的缺点还有待商榷,如果一个人在你眼里满是缺点,很可能是你们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而不是优点缺点的问题。
二是你提出的别人的缺点可能是你们之间在认识上的距离,暴露的是你个人的特质而多过于别人的特质。
三是如果个人在某方面的层次不足以比对方更高明,即使提出来对方的不足之处,结果要么对方根本自知,要么根本不准确,要么对对方的改进根本没有帮助只是平添烦恼。
如果满足以上三条的也谓之老好人,那我觉着老好人还是多一点好。而如果个人明显层次足够,对人只是迎合,吝啬批评引导的,冠之“老好人”也才算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