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系列—第四节课笑开古今天下愁

  进行对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分析人物面部的表情器官,逐步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不同情绪时人物的五官变化。

一、工具:

1、兼毫毛笔2支,小鸿毛;

2、墨汁,小瓷碟若干,生宣纸50㎝×37㎝,笔洗;

3、铅笔或木炭条,硃砂,三绿,钛白,曙红,酞青蓝,藤黄。

二、人物比例手稿:

嘴眼特写
头部平视仰视图

三、步骤图:



六、第四节课笔记整理:

1、弥勒佛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画面要注意构图和整体布局。右面的布袋可以隐在画面之外。弥勒佛作为画面的主体,要安排在画面的中心,整体的造型是一个盘坐在地上的,它的头身比例大约为三头半。身体略微向右侧倾斜,呈现的是依靠在后方布袋的放松姿势。

2、弥勒佛的两条腿一只踏在地面上,一只向上倾斜。人物的头部略微抬起,有一个倾斜的角度,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五官透视的变化,两只手一只托举元宝,一只隐藏在宽袍大袖中。

3、弥勒佛的特点就是袒胸露腹,大腹便便,此在佛教中表示大肚能容,量大福大,容天下难容之事,提醒世人学习包容。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腹部特点凸显出。

    4、人物的表情也是我们刻画的重点,我们在画开怀大笑喜悦,正向的情绪表情的时候,他的眉毛自然的放松,向两边舒展开。眼睛会因为笑意眯起来,呈现下弯的弧度。鼻子两侧的法令纹会因为嘴巴向上翘起牵扯起来的弧度,向外的角度更大一些。耳垂会因为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给他进行夸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