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久以前,我的脑海里就盘旋着这个题目了,直到今天,终于有感而发,有一个契机让我把它写下来,梳理一下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这样的念头清晰浮现时,是刚工作的时候,跟朋友在街上闲逛,路过一家叫“书是生活”的书店,我心满意足地叹:“书是生活,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只是朋友有些不解,这样的生活到底好在哪里。是啊,好在哪里呢?
那个时候,身边的朋友恋爱的恋爱,准备结婚的结婚,我像一块榆木疙瘩,感受不到那一切情感的流动。我对二人世界仅有的幻想,并不是玫瑰、烛光晚餐、钻戒与包包,就像,很多女孩从小期待浪漫的婚礼和美丽的婚纱,我不曾期待过一样。在那个世界里,我的梦想,只是两个人安安静静与书为伴。
曾有作者写去拜访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推开门看到一条长桌,两个人坐在桌子两边安静地读书,灯光温馨,书香静默,拜访者不敢出声,生怕打破这美好的氛围。读到此情此景,我心向往之,想起年少时读过的三毛跟荷西两人在台灯下各自看各自的书的场景,两个人很少说话,偶尔交流,却共同沉浸在宁静的精神世界里。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为什么浪漫呢?大概是觉得那样很安心,彼此陪伴又相互独立,还有书卷气在氤氲,真是神仙眷侣啊。有一对外国夫妇写他们结了婚之后,就把书合在了一处,两人的书籍各有不同,合一起变成了杂乱的一堆,想到以后可以看对方的书了,真是开心,就像两个灵魂将要融合在一起。
这些属于别人的浪漫,我不曾奢求过,自己离那种读书境界太远,怎敢凭空幻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直到,面对婚姻大事,不断地退缩,退无可退,把阅读拿出来当最后的倔强和挡箭牌,碰撞上现实的时候,又发觉自己很幼稚。身边的人都在说,甚至在骂我的迂腐,现代的青年人,忙着赚钱,忙着顾家,谁还忙着读书呢?我一边点头称是,一边继续拒绝。并不是为了浪漫,而是,如果没有精神世界,我无法想象拙于交际的自己怎样面对琐碎繁杂,怎么面对一地鸡毛,怎样避免让自己一点点荒芜下去。
是呀,我很普通,有时候读书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只是这件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没彻底抛开,终于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并不太想频频对旁人提起读书的事,总觉得这有标榜之嫌,自己还只是个半吊子而已,为什么要要求别人,况且,自己有沉寂下来的决心,但还缺少真正的行动支持。我离想象中的自己差得太远,总幻想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太不切实际了。
现实中,我的亲朋间很少有夫妻两人每天共读来度过空闲时光的,不如说,他们的常态是,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又有一堆琐事,忙完了之后,只有放松地刷刷手机的一点碎屑时间了,读书的事,离生活太过遥远。网络上,不时能看到有读书习惯的陌生人,可他们只存在于网络上,生活没有交集,离我太遥远。
怎能看不到这样一个环境呢?我自己不也花了大量的时间看手机或视频吗?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说喜欢读书,抵御娱乐的诱惑很艰难,失去了网络仿佛失去了手足,整个大环境和自己都是如此,那还说些什么呢?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益处多多,可是为什么我总把看娱乐节目排在看公开课和优秀纪录片之前呢?自己还真是不够强大啊,没有真正觉悟,去倾尽全力实现想要的生活,只是嚷着“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小时候看书的纯粹热情,总让我怀念,我记得童年时一切都很贫乏,可我把能找到的借到的课外书都找来看,吃饭、走路、上厕所、睡前被窝里,如痴如醉地看,全然忘记其他,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有朋友暗地里叫我书虫,当时哪管这些,只是在看书,就觉得很快乐了。
中学时课业紧张,看闲书的时间少了,大学迫不及待地扎进图书馆里,乱七八糟地看了不少书,工作后,直到前两年空闲时间多了,重又泡在市图书馆里看书。我跟朋友说,我这样的慢性子,很少着急和焦躁,只是对读书,有时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好书等着看,这辈子却看不了多少,心中会产生焦虑之情。
黄山谷的故事里讲,书到今生读已迟,大概是吧,稀稀拉拉地读着,会觉得自己很泄气,读得太迟了,读得太少了,读书又那样占时间,怎么办,不能全都要,舍弃的,就只能是其他方面的时间。
所以我不愿妥协,不愿与一个可能相伴终生的人没有读书方面的交集,我愿意等,没有任何期待地等,可是,可是,这样的想法总与世界和时间那么背离。
连没见过面的陌生人都对我说,那样的条件是很难实现的,这时,我的心反而坚定了起来,外人毕竟是不了解我的,就算,没有一个人了解这种心情,只要有书为伴,我就不觉得身边缺乏什么,也不觉得自己有多孤独多伤感。有部纪录片叫《但是还有书籍》,是的,将题目这句话加在任何一句沮丧的、痛苦的、无望的话语之后都是合适的,世界的模样千变万化,人心和岁月莫测疏离,但是,还有书籍,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一切都是可以继续的。
两个人相依共享阅读的静谧,很值得期待,如若不能,自己跟书相处,也可以是浪漫的,就像身处一座看不见的城堡,它在开花,在生长,在芬芳四溢,文字的世界纯粹又繁复,如同无尽的迷宫和无尽的海域星空,能短暂地窥探它们、痴迷它们,多么美,多么好。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