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次惨痛的中医印象
最初对中医的印象还停留在“非典”期间,那时候我天天高烧,除了打针,就是喝中药,如果不是爸爸坚持不隔离,估计早就被送去医院隔离了。记忆中家里天天弥漫了难闻的药味,喝了很久也一直病着。
高中第一次离家住校,看同学早午晚餐吃面包、泡面,觉得很新奇,也开始这样不规律的吃饭,终于把胃吃坏了。当时又面临高考复习,不得已去看了一位老中医,开了一堆大补的药,胃病没见好,整个人却在3个月内像吹气球一样的胖了20斤,想起来就像是一场噩梦。
二、对中医印象的改观
大一突然生了一场病,西医除了用激素强行控制外,完全没有其他办法来医治,不得已去看了中医。第一位让我改观的是国医堂一位80多岁的老中医,因为年岁很高,每天看的病人不多,去了几次都没排上,最后一次早上4点起来去排队才见到。田医生问了很多也嘱咐了不少,只记得要多吃米饭,心态放轻松,都是小问题。为了方便,拿完药去学校附近熬。问题出现了:医生看到药方后不敢熬!理由是药方里面的药含有剧毒,而且计量很大,担心喝了出人命。后来他研究了一天,电话告诉我同意给我熬了,说这个医生很高明,药性之间有中和,虽然单个药毒性强,整个药方却是很巧妙的治疗良方。
这年暑假回家,家人又带我去祖传中医的表姑父家。正好当天他在家处理采来的药材,立刻觉得中医是骗人的,便说这种野草也能治病,我才不要吃。于是他拿了一张只在武侠小说中才出现的穴位图——上面清晰的标注着“笑穴”等。看了他推荐的曾仕强讲《易经的奥秘》,才发现原来中医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渐渐的开始接受中医,后来生病吃药也优先选择中成药。
三、教材控学中医第一步
工作的这几年,每年都找中医调理,效果时好时坏。找好的中医很难,特别是挂号的问题,看完一次,复查的就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了。于是,萌生了自己系统学习的想法,知乎上搜了书籍清单,选择从传记类的开始:《人体的阳气与疾病》、《古代的中医》。
这两本书都是名老中医的简单传记,从这些医生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心为了病人,翻山越岭去探病,经常没有任何报酬,还得自己倒贴药费。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强,用大计量甚至需要公安局签名,也一定坚持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书中名医与其他医生过招可以看出,确实不少水平一般的医生,用错药而导致小病变大病。而这些名医用的药方,又有许多都是来源于《伤寒杂病论》,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去看病,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了中医里讲求的和谐统一,也难怪现在许多人对中医失去信心。
两本书里的名老中医都有提到阳气的重要性,特别是空调盛行的今天,尤其重要。广东夏长冬短,上班一族走到哪里都是空调,为了缓解暑气,大家都喜欢喝凉茶,殊不知这样是最伤阳气的,我在这里几年就出现了痛经的问题,看了很多中医,但是一旦停药,立马恢复原样。后来也放弃了治疗,依靠止痛药撑着。我的体质本身有点寒湿,书中很多祛除寒气、治疗寒证的方子里都有干姜和附子,由于附子毒性大,目前不敢尝试。干姜比较常用,也容易购买,早上坚持喝了半个月的干姜水,痛经竟然没那么严重,完全不需要止痛药了,不得不说很神奇。
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难怪中国这么多中医都是落榜的读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