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零星的炮竹声音,产生了对炮竹的好奇,于是上网谷歌一下:
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 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 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 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 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 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 而出,臊皆 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 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 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 逐渐淡化,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 增添欢乐气氛罢了。(出自百度知道)
原来单个的叫炮竹、炮仗,而把单个的炮竹、炮仗用火药连到一起,才叫编炮(鞭炮)。原来从火药研究出来后,在中国很古老的时候,就对火药利用上了,主要是为了驱邪,其实应该说是吓跑一些当时人们不知道名字的动物罢了。看来人类的智慧还是蛮厉害的!
想到火药,就有点来气,中国研究的火药,却被西方人给作为了武器,来打咱们中国,想想就憋气。八国联局欺负咱们真够惨的,勿忘国耻!
话题扯远了,继续说鞭炮,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放鞭炮,父亲买了一百响的“小洋鞭”,还舍不得放,还要把每个都拆开,拆成一个一个的,一会出去一下,放几个,一会出去一下放几个。在寒冷的冬天,只要在鞭炮的下面沾上点口水,然后看见哪里有铁质的东西,放到上面就“粘”上了,然后拿着香,就可以点火,捂住耳朵,“嘣”的一声。如果要是在院子里面的话,还有回音。不知道80后的人是否放过“大神炮”,那个是当时最响的炮竹了。还有“二踢脚”都是比较响的,虽然鞭炮演变了好多年了,基本上的雏形都没有怎么变化,但是一些漂亮的烟花却更加的漂亮了。
过年的时候,如果要是听不见鞭炮的声音,还真没有“年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放炮竹的心思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小朋友也很少放炮竹了。但是也都有新鲜、好奇的感觉吧。
想想那些卖鞭炮的人,真的很辛苦,在寒冬中,穿着皮大衣,站着等待买主的到来。所以如果要是想买鞭炮,不要跟卖方讨价还价了,大家都为了能够过一个欢快祥和的春节罢了,既然想买,也不在乎那几个钱。卖方也不会黑你那几个钱。差不多就中了!我感觉在路边做小买卖的人都很不容易。都很艰辛。
不说了,有点困了,呵呵!睡觉了... ...
提前祝福大家春节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