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姚老师在办公群里问前天微信头条的标题是谁起的,目前点击已经6.7万,好看有211个。
我内心不自觉地笑开了花。因为那个标题就是我起的。那篇文章是转载的,但由于我们转的比较晚,所以只能靠标题出彩。
竞争兄弟媒体已经提前我们两个小时发出,标题起的很出色,点击到了3300以上。蟹老板吐槽,起得太夸张了。这里并非指那种出格的夸张,是称赞其标题起得好。他让我们出一个更“夸张”的标题。
然后我就费劲的想,以一种比较级的思维想,如何击中读者的痛点,并把文章仔细一遍,挖掘新闻点。最后,我把我起的标题给鱼美人看,她说我也是一个“大胆”。“大胆”这个词源于我们转载的那篇文章,主角是国企改革中颇有气魄和胆识的一个人物,在我们行业是响当当的NO.1。由于他把自己家的集团管理得特别出色,营业额超千亿利润也行业领先,去年他入主另外一家行业前三的一个企业,使命是将这家企业目前存在的诸多管理弊病一一去除。而这一改革,必定会涉及很多领导干部的利益,即将受到的阻挠与危险也很多,他说“我这个人不怕死,我将骨灰盒放在潍坊不如放在济南的英雄山上,这样更出名,我既然来到…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本来,我的目标是点击不要比竞争媒体差太远就行了,没想到微信发布后10分钟后我们就点击破千,一个多小时后破万,一路疯长。相比竞争媒体,我们的流量不是超越,是远远把他们甩在后面,流量是他们的4倍多。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比较思维。如果没有看别人的标题,我可能不会起这样的一个标题,我可能是别的想法和构思。但当看到别人的标题后,我似乎有了一个比较级的目标心理,期待更准确的击中读者的痛点,如此出来的标题就不一样了,从而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