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頭腦清醒多了;
看了個直播,想了一些事,那份有神又開始找了回來。
<先說結論:>
1、保護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不要讓心力被過度消耗。而是否過度消耗,源自自己有無接受現實和把事情想透。
3、文化資本的積累不同,就是人與人互動的現實面。
4、學到的能力有無市場價值?最好的戰略、最有效的成長方式就是「先把自己顧好。」長期而言,我不該為了學生而害我自己。
5、我的場外賺錢能力還太弱了。再繼續這樣下去,對我來說有害無益,我已經做好隨時可以拋棄的心態。要開始著手計畫與踐行下一步了,我不想因為學生而限制我自己。
<下面很長> <以下是第1、2和第3點的脈絡>
.
前陣子,實在太被搶奪注意力,不管是XX(先前的文所說),或者是學生與家長那;我都沒有注意到,其實,我早已心力透支。
而這,源自我自己在"保護注意力"上,遠遠不夠。
.
心裡能量的恢復,如果還不能像湧泉,那在相對而言還算是涓涓細流時的階段,很重要的,我得去防範和避免注意力/心力的被消耗。
.
哦,不對,更好、更精準、更正確的戰略是,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要去妥善保護注意力。
.
近日的受挫,其實源自於我自己。
在學生與家長那,我應該繼續做我自己的實驗與行動;而後,就像“實驗”般,知道結果與反饋,接著並去做下一步的修正與改進;但,不去在乎。
.
因為期望、因為在乎、因為受挫、因為失望,總總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消耗自己在這領域上的職業長度。(我想,這也適用於活在任何領域)
.
我真心地在乎這每一位學生,但如果學生想選擇走不同的道路,我也會說「你就去吧。」我也會和自己說“要學著放手”;而當你想回來時,我也會盡我所能;而這並不代表我放棄你,而是我衷心地選擇相信。
.
而在家長那,我必得去承受的是,本就有無理取鬧。當他們用著自己個人的想法在看待事情時,他們就會沒法看透一切。而我不需因為少數家長的不尊重專業而受挫,因為那就是人。而這也是我該學會的。
.
學生是人,家長也是人,不僅有著他們的個性也有著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因為文化資本的積累不同,所以家長會依自己個人的視野去看事情,在所難免。
.
正是因為文化資本的積累不同,所以他們只看得到他們看得到的、聽得到他們想聽到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時候,都會以為家長就是我那些長不大的學生,只不過歲數大了些、年華老了些。學生何以如此,大多數都是源自家庭。
當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定位不一致,則衝突就或多或少在相處中成形。我所學、我所被要求,「不可依個人心境去處世。」那反過來而言,其實,「人,都是依自己個人心境去處世的。」
.
那當,在這麼一想,我就必須去包容和理解我的學生家長們。他們的無理取鬧,有時是因為,他們沒法處理小朋友的事,於是乎,他們只好把問題丟給老師;有時是因為,他們為了生存,其實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與心力去好好做一個父母,於是乎,他們只好將教導的任務丟給老師;但又有時,他們又因為自己身為父母,有的想彌補、有的想掌控、有的想放手;
.
文化資本的積累不同,不僅造成學生家長的屬性不同、生活不同,也造成家長與老師間的互動不同。
.
如果積累有夠,家長就會懂的尊重專業而不過度干涉;也不會在我面前,總想藉著誇大、藉著情緒、藉著說詞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和無能。但,正是因為不滿自己的人生,於是乎,選擇逃避自己,並且在確認性偏誤下只能緬懷過去,並且在現實面,轉移注意力去控制自己小孩,要求小孩去活出第二個他們。
再回到原話題...
我要如何避免自己心力交瘁?如何保護注意力?
我得去「接受。」
學生就是如此、家長就是如此、人就是人。
很多時候,他們何以如此,身不由己。
縱然我看得清、看得透,但不代表他們也看得到。
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是如此,所以他們只看得到他們已體驗過的世界,而看不到沒經歷、沒體驗過。
正是因為他們的世界是如此,很多時候的身不由己也是無可奈何。A的世界只看得到A,所以有A反應,很正常。
.
而學生能否跟我繼續走下去,本就不是只有單一因素,是被多重因素影響決定著。
他們與我有那樣的緣,而有無那樣的份,我做好我這邊,其他都不可控。
.
我得去接受,而不該強求。何謂強求,消耗過多不必要的心力就是強求。因為他人而忘了自己,我沒有活出自己就是強求。
.
.
突然又想到,上述的很多東西,應該不只適用於我和學生或家長,應當適用於任何角色都是。我得學著去面對現實,去接受現實就是「人與人的文化資本積累不同。(而有不同世界)」
智勇20170827 0214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個2塊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