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书中以乔德一家为视角,去记录流民的生活。
乔德一家原是农民,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土地被没收,房子被强行推倒,他们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园。
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看到加利福尼亚的招工宣传单,宣传单上写着那里农业发展很好,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想象着一家人在那里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挣到钱以后可以在那里建一座房子,一家人可以在那里安居乐业。于是他们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买了一辆旧的老爷车,带上所有能用的东西,一家人带上牧师开始了往加利福尼亚的迁移。
一路上,年老的人相继去世却无力安葬,年轻的人也不断离散。他们历尽艰辛赶到加利福尼亚却被人当作讨厌的“俄克佬”而驱赶,依然活得没有尊严。偌大一个国家,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在被迫离开家乡,过上流亡的生活之后,他们注定是被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所遗弃的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自己的家园。
但是,在困顿的生活中,他们依然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一路上,遇到很多陌生人,他们从来没有吝啬过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他们邀请路人一起前行,和他们分享事物,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
有两段话将悲惨的现实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是人们静静地站着,眼看着土豆顺水漂流,听着惨叫的猪被人在干水沟里杀掉,用生石灰掩埋起来,眼看着堆积成山的橙子坍下去,变成一片腐烂的泥浆;于是人们的眼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
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在那里成长起来,结得沉甸甸的,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
他们辛苦劳动,却食不果腹。而果园里,堆成山的果子腐烂掉。贫穷的人以为,只要手脚勤快,就能为自己创造幸福的明天。现实是,你再努力,都摆脱不了饥寒交迫的命运。
书中最让人敬佩的是乔德的母亲。她在艰难的条件下,也尽可能地维持着家的完整。再困难,都想办法把日子过下去。她是平时没什么话语权的女性,却在关键时刻拿主意,撑起一个家,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结尾写的是,大雨倾盆的时候,罗莎夏临盆在即。孩子生下来了,却是个死婴。看到这段的时候,心底感觉有种连根拔起的绝望。穷困不仅摧毁了他们一家人,连他们的后代也不放过,不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觉得书里的故事跟现实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为了活命,一路流浪,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这样,为了活下去,为了赚点钱,从农村到城市。结果却是,租房中介哄抬房价,每月花几千块都租不到满意的房子;黑心的老板克扣员工工资,为了讨要工资付出漫长的等待;一个勉强能活命的工作岗位,也会有几百个人争着抢着去。
为了活下去,世世代代,都有人在流血流泪,在卑微的角落里奋力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