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14年张艺谋曾拍过一个电影《归来》,是巩俐和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但只是截取了后半部分的故事做了不一样的演绎。看完电影我买了小说来看,掩卷长思怎么都感觉到这个故事有些熟悉,想起在七八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婆婆坐在北京的家里聊起的事情,与《归来》的角度不同但是大致的脉略相当,那天我们倆不知何时开始但是结束时已经两点多了,我一直默默的倾听那些年的那些事。
婆婆出生在重庆大户人家,成长在陕西渭南的农村,是四川女子典型的小巧身材,第一次去简先生家看见她38岁时的照片,是个美女,即使现在60多岁了依然还是有气质的。婆婆的脾气温顺,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但是她很胆小,时至今日她仍不敢一人去医院,有次和简先生聊起这件事情,简先生说你不知道她的童年经历了什么,如果知道就不奇怪了。于是在那个北京的夜晚,我听了婆婆家的故事,感觉生活远比电视更精彩。因为是亲身的经历,婆婆的讲述很平淡所以我相信那都是真的,故事是那个时代一辈人的苦难,当时光随风而逝,亲历者沉淀在内心的是坦然面对,过去的都过去了,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才是幸福。
简先生的外婆
婆婆的母亲生长在重庆的一个大户人家,姐妹八个全部嫁给了当地的乡绅或国民党军官,总之解放前家里的日子一定不错。不知道婆婆的父亲家里背景如何?从婆婆讲述的一个细节来看也是大户人家,解放前婆婆的母亲去南京都是坐着飞机去的,想来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都不错。
不过解放后一切都变了,嫁给国民党军官的阿姨不得不随战败了的军官回到陕西农村务农,而家里的其他人也在50年代开始的各种运动中一个个被打倒了,婆婆的父亲被发配到了新疆的和田,远隔万里,从此与家人诀别。婆婆母亲的小学老师的工作也被停职了,因为大家族里无人幸免,大家的境遇相同,她们竟然真的无依无靠了。在变卖完家里的东西后婆婆的母亲实在不知道如何生存下去,如果再这样下去带着三儿一女的母亲后来不得不面临饿死的境地。
这时已经在陕西农村安顿下来的阿姨给婆婆的母亲建议,让她改嫁到陕西农村,远离当地的熟悉环境,政治敏感度会低一些,在农村至少可以活下去。无奈的母亲走投无路,我不知她得多么煎熬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比起饿死,生存下去才有希望。很悲壮,三十几岁的母亲,将15岁和12岁的两个儿子送人了,带着不到10岁的儿子和五六岁的女儿踏上了从重庆到渭南的行程,这段行程跨越天堑,经历关卡,不知走了多久遇到什么,但足以影响到一个小女孩一生的性格。
从重庆到渭南
这段故事婆婆在讲的时候一笔带过,我也忘了问具体的细节和哪年的事情。后来根据婆婆的年龄推算应该是五十年代末的事情吧。从简先生后来描述的一件事情推论这位三十多岁的母亲应该是带着孩子步行到了陕西,在那个没有介绍信就寸步难行的年代,她们可能连票都买不到。简先生说外婆和舅舅母亲被发现并关到收容所,到了收容所可能会被遣送回原籍。于是母亲要求一双儿女积极帮助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劳动,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已获得好感,然后母亲带着一双儿女寻找机会逃离收容所。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无法想象,只知道不容易。
当年被送人时,12岁的老二已经有了思想但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为此他记恨了母亲很长时间,直到成人后和母亲再次见面依然难解儿时心中的怨恨,责怪"狠心"的母亲。15岁的老大已经可以独立养活自己,十几岁的孩子竟然也照顾了自己的外婆好几年并安葬了外婆。
岁月不易,当时光再回到50多年前,一位满心悲伤的母亲拉扯着一对儿女,逃难在绵绵秦岭之间,山间硬硬的风吹乱了母亲的头发,吹伤了她焦虑的心,仿佛也吹来了生的希望……
落户渭南
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母子三人来到了渭南,幸运的是继父人很好家境也殷实,至少能吃饱饭不必再挨饿。我从未见过简先生的外婆,但是从简先生、简先生的表妹们和婆婆的口中逐渐拼凑起了这位外婆的形象,她就是那种传说中慈祥的外婆,永远能变出美味的食品,是安全的港湾,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是个温柔如水的女人。
人生总是这样,当你解决完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问题就会有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出来,不会让你喘息,做为母亲这也容不得她喘息。因为成分的问题一双儿女的教育成了眼下这位母亲的难题,顶着不好的成分,就算成绩再好也永远没有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这道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是这个办法似乎很难办,这位母亲需要和他的丈夫离婚,再婚后才能把孩子的户口迁入农村,以改变自己的身份。
诀别
这位母亲写信给了丈夫但是丈夫没有同意。我想象着丈夫手握信纸悲愤的站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面对夕阳任狂风吹得肝肠寸断,这位母亲在油灯下为了一双儿女的前途斟酌词语揉虐内心的煎熬无奈。彼此的坚持带来的是诀别。五十年代的分离注定了从此远隔万水千山,而此时的诀别注定了此生不复相见。
听婆婆讲这位母亲一直在责怪丈夫不为儿女考虑,他们的生活已经没有了,孩子还要有未来。从来没有过关于那位丈夫的信息,所以无法推测丈夫的坚持是为了什么。那也是一份内心的执念,一份长相守的夙愿。
归来
与《归来》一样,这位丈夫曾回来过一次,不知是否象陆焉实是精心策划的逃跑。他到了宝鸡后因为不知道婆婆阿姨家的具体地址,一路从宝鸡打听着走到渭南。无法看望妻子,唯一的愿望是看看自己的女儿,于是阿姨连夜赶到婆婆家骗婆婆去她家玩几天,那时的婆婆还是个小女孩,这应该是她见到的父亲的最后一面。
八十年代初,婆婆的父亲平反回到原籍与大儿子生活在一起,于八十年对去世安葬在重庆。
九十年代末,老太太去世,老大和老二来到渭南安葬母亲,家庭成员曾讨论过将老人安葬何处,最终老太太留在了渭南。
后来(大结局)
就像电视剧里故事,后来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三虽然没有上成学,但是自学了英语,当了初中英语老师,是位帅气十足,很有生活情趣的人,烧得一手好菜,长得像极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瓦尔特,那可是一代男神。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各个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在绵阳和重庆,老两口退休了往返与陕西和四川,帮女儿带外孙。
小女儿就是我的婆婆,早早结婚,我的公公是一位退伍军人,复员后在煤矿上做工程师,两个儿子现在在北京、上海工作,老两口也来上海过着带孙子的生活。前两年,简先生邀请婆婆兄妹四家人在北京聚会,一家人在一起干什么都是那么开心快乐!
这就发生在我身边《归来》的故事,坐在飞机上抬眼看向无尽的夜空,黑得恐惧,直到看见了远方城市的灯光,那就是我即将着陆的城市-上海,看见家的感觉是欣喜与温暖。想想当年那位身处在绝境中的母亲,在茫茫黑夜中看到点滴的生的光芒,义无反顾,无怨无悔,韶华尽逝,留给儿女生活的希望。在写文章时我还曾试图想象这位母亲的感觉,每每想起就是揪心的痛和有些婆娑的泪光,只有这些真实的故事才能激起的涟漪。于是写下这个故事,在腾冲的阳光下开始,在上海的深夜结束。
有爱,就有希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