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个青少年的故事(二)

五、上学读书:68年我上了小学,起初,由于没有教室,我们是自带凳子,在学校院内大树下上课,在楼顶修好后才有了自己的课堂。每天上课前都要全体起立,背诵“老三篇”,齐声高喊“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开学不久,一天老师急匆匆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在讲台上宣布,在室外厕所的墙上发现有人在“毛主席万岁!”上打了差,要同学们揭发,抓住此人。没过几天,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被指认,全校批斗。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上课学习的气氛不是很浓,一群淘气的孩子总是在课堂上捣乱,弄的我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有时就借故逃学,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装肚子痛向老师请假。次数多了,老师知道了其中的原由,在一次家长会上点了我的名,父亲回来后严厉地训斥了我。从此以后,我上课也认真听讲了,但就是不举手发言,怕回答问题说错了难堪。

学校后院里有光机所的水暖房、木工房、车队等,堆积的废弃锅炉、停放的汽车都成了我们课间休息攀登玩耍的对象。有时玩的太投入了,连上课的铃声都没有听到,看到空无一人的操场,才知道已经上课了。害怕回到教室被老师训斥,只好逃课一节,等下课铃声响起再溜进教室。

光机所电影院与小学的楼相连,经常放映革命历史题材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影片,每每场场爆满,没有票的人只能围在电影院的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进去。我们小孩爬在被马口铁严严实实包裹的窗户上,透过用铁钉打出的小孔向里面窥视,看几分钟再轮换。有几次从电影院地下厕所的天棚上跳进去,因为没有座位而被清理出来。每年的6月1日,学校都要在电影院里举行活动,然后招待全校师生一场电影,所以我们特别期盼“六一儿童节”。电影《奇袭》、《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影片我都看了有6~7遍。

二年级对我触动最深的是光机所在电影院为赴四川组建光机所的人们送行,整个后院里是红旗飘扬,锣鼓喧天。欢送会后要走的人胸前别着大红花,个个神气扬扬,我们小学生手拿纸扎花束,夹道欢送。望着大卡车上喜笑颜开的人们,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父亲也提出了申请但没有被批准?

一天全校师生集合到光机所第二食堂听老工人做忆苦思甜报告,老工人一会怒火满腔,一会声泪俱下。讲到伤心处,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叹气道:我这辈子是解放前的苦和解放后的苦都受了。此言一出,主持人赶紧打断了老工人的话。用未成熟的高粱米做成的忆苦饭团比家里每天都喝的包米面糊涂粥还好吃,不少同学都伸出小手,要求再给一个。

光机所卫生院在我们上学的路上,有一间小黄房里堆积了许多过期的药品,其中就有葡萄糖注射液,一盒十支。不知是谁最先发现了奥秘,我们或是乘人不备,从打开的房门溜进去,或是从窗户爬进去,把葡萄糖注射液偷出来,打碎瓶口倒在嘴里,甜滋滋的非常好喝。在60年代,物资极其匮乏的日子里,能有如此的“美味饮品”,真是无法抵挡住它的诱惑。

和小学并排的是光机所路东白楼,光学仪器控制部分的器件在这里研制。楼北边有一处垃圾站,一些电阻、电容等半导体元件随着清扫的垃圾被倒在这里,虽然我不懂无线电,但三个哥哥都是无线电的爱好者,所以,这个垃圾站成了我放学以后经常光顾的地方。时常会有重大的收获,拣到的三极管、二极管等都在哥哥安装的半导体收音机上发挥了作用。

68年底发生了中苏珍宝岛之战,一时全国上下备战备荒,四处开挖地道,并不时拉响警报,做战争演习。一天警报拉响,我们都跑到学校对面的三角地带,钻到在茂密树林下的地道里,哪种感受真是即兴奋又紧张。兴奋是感觉太好玩了,紧张是怕地道塌了。光机所作为生产军事光学仪器的重点单位驻有警卫连,战士们在小河沟的侧壁上挖了许多地道和掩体,放学回来,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在里面钻来钻去玩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找地方藏起来,遇到一块要看谁用手当枪,谁先喊出“啪啪”的枪声,被打中的人就退出游戏了。

家里每月发了工资都要拿着粮证去粮店买口粮,盛粮的大木柜子一头在木板墙的外面,顾客打开上面的盖子,抓一把看看品质;一头在木板墙的里面,工人从粮食垛子上搬下大麻袋,把粮食倒到木柜子里。买粮少的用手提称,买多的是用地秤上的木盒子,称好后顾客把袋子套在出口上,服务员向上拉起小门板,米面就沿着斜槽流到了袋子里。

随着反帝反修调子的提高,号召大家深挖洞、广积粮,在城市里大规模地修建地道和碉堡,构筑水泥通道。工农广场的转盘被挖开,修建了很大的碉堡,对着每个路口都有枪眼。许多道路都被挖开,用砖砌成地道,再覆盖上2~3米的泥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下网络。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好奇,就从白楼后面打开的地道口钻了进去。嘿!里面真够宽敞的,居然可以行驶解放牌汽车,隔不远就有一盏电灯,两边有下水沟,渗进来的水沿着水沟哗哗流淌。我们走到一处指挥所,有好几个通道在这汇合,旁边还有一口深水井。回到下来的洞口,发现大门盖已经被关上了。怎么喊外边也没有人回应,只好沿着地道向另一个方向摸索过去。走了很远找到了另一个出口,爬出来一看,已经来到吉林工业大学的院内。

71年发生了林彪仓皇出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大事件,一时间把人都搞蒙了,怎么伟大领袖的接班人成了反革命分子,要叛国投敌?不管是谁,只要是反对毛主席就是我们的敌人,放学后我立即跑回家,把有林彪的邮票都找出来,先是在林彪头像上打个叉,再用剪刀把头给剪下来,最后,团成一团跑到厨房,拿火柴点上,通通烧掉以解心头之恨。

六、争取荣誉:小学每年都要举办春秋两次运动会,从一年级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开始,我都报名短跑和接力项目,每次都能获得第一名,直到小学毕业,获得的奖品是铅笔、小刀、橡皮、算草本等。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是我个子高,腿长,从小玩踢“电报”,每天都撒野玩的结果。

小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出来玩踢“电报”游戏,就是在空地中央摆个罐头盒子,大家都躲起来,由看罐头盒子(电报)的人去找,如果找到了躲藏的人而“电报”没有被踢响,被找到的人就成为看“电报”的人。如果人没有找到,而罐头盒子被踢了,游戏就重新开始。玩这种游戏要绕着家属楼来回跑,既要躲藏起来,还要顾及其他伙伴,需要快速跑过去踢罐头盒子。一晚上不知要跑多少路,在游戏之中,使我的奔跑速度不断加快。

为了给哥哥买电器元件,我时常从家徒步去三马路的电器商店,走路就要2个多小时,穿过吉林大学的鸣放宫。有一次为了给家里买电灯泡,我是一大早就从家出发,排了3个小时的队,买到2个再生灯泡(在回收的坏灯泡上先融化出一个洞,把烧断的灯丝接上,抽真空后把洞融合,使这种灯泡在前头留下了一个玻璃小尖头)。经常的徒步远行,使我的腿部肌肉不断发达,登地十分有力,起跑的爆发力极强,几乎在发令枪响后,我就冲到了对手的前面。

小学四年级的冬天,陪姐姐到长春市第44中学旁的农户家买牛奶。路上姐姐教我学骑自行车,刚骑上手脚都不听使唤,往左偏偏向右走,经常是一头冲到雪堆上。好在我个子高,腿长,要摔跤就立即用双脚支地。买奶回来,我已经能够骑行一段距离了。第二天我就骑车上街了,但还不会下车,只能是靠到路边,脚踩到马路牙子上再跨下来。长春市地处丘陵地带,街道上有许多很长的坡路,需要有很好的耐力才能一口气骑到坡顶。也是在同一年的夏天,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我穿上游泳裤,下到南湖里学习游泳,不久就成为了游泳的“高手”,学会了多种游泳姿势,能从游泳区的小码头到湖心岛横渡一个来回。经常在南湖里游泳,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起伏的街道上,不仅锻炼了我耐力,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体质。

每年的秋天,各家都要购买大量的白菜、土豆、萝卜等蔬菜,在家附近挖菜窖贮存,或把萝卜深埋在地下,把西葫芦切成条、土豆、地瓜切成片凉晒成菜干,再在楼道上淹一缸酸菜,以应对到第二年5月寒冬的无菜期。1~2百斤刚买的大白菜要每天早上铺开凉,晚上再收起来码成垛,盖上草垫子防备下雨。抱来搬去,每天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但也锻炼了身体,扩大了肺呼吸量,我的心跳达到了每分钟50跳左右。

二年级参加运动会400米决赛,一发枪,几个同学就抢到我的前面,混乱中把我绊了个大跟头,重重地摔在了由炉灰渣铺垫的跑道上,后背、腿上鲜血淋淋,我爬起来其他运动员都已经跑出去十来米了。信心、荣誉让我顾不上擦拭血迹,一路狂奔,拼命追赶,在最后一个弯道上超过了所有对手,夺取了第一名。下场后,我才发现背心已经卡破了,衣服上到处是血和灰土。汗水浸在伤口上,疼痛难忍,让我不停地发抖,十多处擦伤半个月后才慢慢愈合。

一次上体育课,练习投掷铅球,我手一滑,铅球飞向了两边观看的同学,惊的大家四处躲闪,好在没有打到同学,虚惊一场,到让我吓出一身冷汗。每次上体育课,老师都要由我做示范,每次跑接力赛,我都是在最后一棒,即便是在落后状态,我都能在冲刺前抢到前面夺得第一名,为班级争得荣誉。不仅是短跑,就是参加1500米长跑,我也能拿到冠军,渐渐地有了一点小名气,我成了学校的体育小明星。

五年级代表学校参加朝阳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我以200米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跳远成绩也十分理想,学校把取得分数的希望放在了我的身上。但由于过于紧张和缺乏经验,在决赛中我没有能发挥出更高的水平,只得了第四名,拿到3分。在跳远决赛中,第一跳我就打破了赛会记录。最终,我以跳远决赛第一名并打破记录的成绩再次拿到7分,为光机所子弟小学在哪次区运动会上获得了唯一的10分。为此,我相当兴奋,这是我小学里最辉煌的时刻。

三年级时,学校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我被选入其中,因为不会表演,做了舞台灯光工。当时灯光很简陋,各种变换都要人爬在射灯前的地上,随着演出节目的变化,用手换插不同颜色和画面的幻灯片。一次演出中,该关闭的射灯没有关掉,情急之中,我用棉帽子把灯盖住,结果把帽子烧了个大洞。演出获得了成功,晚上招待的高粱米饭我吃的特别香。

七、闲情逸事:我从小就喜欢火车,看着冒着蒸汽的火车从身边隆隆驶过,总是有一种兴奋之感。为了看火车,时常从家里徒步走到火车站,隔着出站口的围拦看来来往往的列车,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一天,看到站台上空无一人,来了一列国际列车,从车上下来几个高鼻梁的外国人,觉得十分新奇。由于从家里到长春火车站太远,又不能近距离地观看,我就时常和小伙伴走到西安桥外的铁路线上看火车。每次听到火车转弯时的鸣笛,看到升起的白烟,我们都兴奋的手舞足蹈,爬在轨道上听声音,把随身携带的小铁钉放到铁轨上,让火车的轮子压成扁。一次我们放铁钉的小把戏被火车司机发现了,当列车驶到我们身边时,突然浓浓的蒸汽从火车头里喷了出来,四周一片白茫茫,一下子我们都惊慌失措,不知东南西北。好在蒸汽是向下喷向路基,而且很快就散去,等我们缓过神来才发现,大家都本能地爬在了地上。

火车看多了有点不过瘾,就吵着要去看飞机,因为从小除了画红旗、天安门,就是画飞机。二哥终于答应,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了长春大房身机场,满足了我的愿望。飞机场的正门由解放军站岗,不让进去,我们只好穿过一片高粱地绕到后面。走了好大一圈,看到了飞机跑道,在骄阳的暴晒下,水泥跑道热的烫手。机场后面没有围墙,老农赶着马车在跑道上慢悠悠地走着。我们就躺在跑道旁边的草地上,等了很长时间,连个飞机的影子都没有出现,太阳高挂,我是汗流浃背。二哥说,应该在3点多钟有个航班,看太阳是马上就到了。果然,汽车向我们开来,停在了跑道的尽头,下来的人手里拿着小红旗。二哥一指天空,看!飞机来了,一架双螺旋桨飞机像个风筝不停地摇摆,飘飘悠悠地从西边向飞机场飞过来。一转眼,飞机就来到了跟前,我正要跑上去,二哥按住我,说不能靠近。飞机在另一条跑道上落了地,轮胎擦出一股青烟,飞机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很快飞机就滑跑的没了影子。

三个哥哥非常专心于无线电,而且心灵手巧,用细铜线和从罐头盒上剪出的马口铁做成了小电动机,又按照图纸做成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了与真实尺寸缩小24倍的电动履带起重机模型。通过控制器,可以让起重机前进、倒退、转弯、起降吊臂、提升物品。起重机全身被漆成红色,好玩极了,只是在多次搬家后不知把它丢到哪里了。在我12岁的夏天,哥哥们用示波器的显示管自制出了电视机,让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电视节目,放的是电影《捕象记》。虽然屏幕只有小儿书大小,但已经让我乐不思蜀,为哥哥们感到很自豪。

一天,几个小伙伴从光机所招待所的楼上爬到瓦盖上掏雀窝,掀开几个瓦片都没有找到,一时心急脚上打滑,沿着斜坡我头冲下,滑到房盖的边缘,险些从四层楼的楼顶坠落到地上,是伙伴们拉着我的脚把我拖了回来。如果发生坠楼,是生是死很难想象。掏到雀窝里的家雀,我们用泥巴裹起来,放到火上烧烤。几分钟后,掰开泥巴带掉羽毛,一个香喷喷的黄泥麻雀就做成了。

文化大革命后,只有16岁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二哥成为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延边敦化黄泥河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哥因为身体原因而留在城里,经历了几年的无所是事后,最终到了桂林路的集体企业做了缝纫工和修理工。一天放学回到家里,看到二哥从农村回来了,还带回一只大白鹅,被圈在厕所里,这只大白鹅成了我们家哪年春节上的美食佳肴。

光机所路西院内最里头的一个小楼房是装校车间,光学仪器在里面装配调试,所以这里是保卫最严密的地方,一般人不得靠近。能在这个车间工作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除了技术以外,还要包括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等。一天,老技师仔细地把即将出厂的仪器擦了又擦,发现镜头上落有一点灰尘,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就用白棉纱沾上酒精,轻轻擦了一下。镜头上的镀膜被擦坏了,老技师惹了大祸,定罪为阶级敌人故意破坏,被送进监狱。

带着初春的露水,高度紧张和疲劳的保卫干部在北京开完机密工作会议后匆匆赶回长春,不慎将记录会议内容的工作手册丢失。一时间全所动员,接着全长春市动员,迅速查找。人们如临大敌,被编成队伍,四处搜寻,防止国家机密落入敌人手中。小河沟被翻了个变,没有找到;水塘的水被抽干,没有发现;人员稀少的劳动公园里也被全面搜查。听说最后是在公园小河洞里找到了被小偷丢弃的工作手册残页,事件到此渐渐淡去。

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忠心,在儿童公园的南角人们修建忠字楼,在空中俯瞰建筑是一个硕大的“忠”字。我随母亲参加了一天义务劳动,在地基旁清理泥土。中午休息,每人得到一个麻花和一瓶汽水。晚上招待看一场电影,是苏联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电影。感受最深的是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当歌声“卖花来呦,卖花来呦,朵朵红花多鲜艳……”在工人文化宫大礼堂里响起的时候,全场是哭声一片,许多人都为卖花姑娘的凄惨身世而泪留满面,泣不成声。

八、幻想未来:文化大革命前,父亲从图书馆借来许多科技书籍,让我们阅读学习,增加对文化知识的兴趣。其中,《知识就是力量》非常吸引我,主要它是一本科普性的杂志,图文并貌,言简意赅,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世界上大量的科技发明过程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也探讨了许多人类正在寻求解决的重大问题,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受父亲从事光学研究工作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子女将来都能成为科学家,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所以,我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接父亲的班,成为科学家,与他一起探讨光学领域的重大课题。

文化大革命中,在政府机关、学校单位的正门里,一座座毛主席的塑像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带着对伟大领袖的无限热爱和崇敬,每次路过我都要看上几眼。每年在胜利公园举办的春节冰灯,主题大多是天安门,金水桥,延安的宝塔山等革命历史圣地。走在用冰搭建的金水桥上,看着冰天安门上红旗飘扬,红灯高照,想起新闻记录片中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的万人场面,我的心早已飞向北京,将来一定要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我们家属楼的门窗都是木头做的,时间长了,特别是经过风吹雨淋,有的门窗出现变形和螺丝脱落,造成损坏或是无法关门。以前是找房产科,很快就有木工上门来修理,在文化大革命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一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门窗坏了,找了几次,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给修理。看着父亲在叹气,我想将来一定要学会木匠活,自己动手,省的受窝囊气。

光机所的木工房里刨锯声相当刺耳,刨花飞扬,我经常到此要一些木板条。紧挨着是光机所的养马场,两匹从部队退役的高头骏马格外引人注目,一身枣红色发亮的皮毛,健壮匀称的体型,马屁股上烙烫的代号清晰可见。抱着从木工房要来的木板条,隔着围拦,总要看看这两匹战马。有一首军歌唱到:“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刺刀亮闪闪……”。想起保卫国家的边防战士骑马走边疆,一腔热血都在沸腾。

因为离的很近,空军长春024部队和011部队的很多子弟也到光机所子弟小学就读,在我们班就有5个同学家在部队院里。我从小就对枪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没有钱买玩具枪,就用木板条钉成卡宾枪的样子,用布条绑在枪头和枪把上,做成了“土卡宾枪”。平时斜背在肩上,学解放军走路的摸样,做个小战士。玩游戏时,分成两伙扮成解放军和国民党,模仿电影里的战斗场面,冲啊、杀啊地打个不停。端着“卡宾枪”冲锋陷阵,一路上嘴里还 “突突突” 地叫个不停,被“打中”的对方要装死,被抓的“俘虏”要缴枪投降。经常是玩了一阵,就有人开始耍赖,大家为是谁最先开的枪而争的面红耳赤。曾对天发誓再也不和耍赖皮的人玩了,但没过两天,我们又和好如初。看到解放军战士手持钢枪是那么威武神气,梦想有一天也能穿上军装,为国家站岗放哨。

我的左眼天生有点散光,看黑板上的字总把一看成二。024部队的同学对我说他们部队的医院能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就通过他父亲安排我去医治。治疗方法是从双眼的上下部斜扎四颗银针到眼角,三天一次,这样,我就经常出入部队的大院。这是一所培养空军地勤人员的专业学校,学员毕业后成为修理和维护飞机的技师。军人的一身戎装让我十分羡慕,走在大院里总想有一天我也能来这里上学该有多好。

大院内有个制作室,制作各种教学仪器和教具,扎完针回家时经常要路过此地。一天和几个小同学到制作室后院,发现有许多被丢弃的破损教具,都是机械被剖割后的内部构造小模型。其中有一个活塞发动机构造模型,摇动手柄,在曲轴的带动下,汽缸活塞上下运动,气门阀也有规律地开启,就拿回家仔细研究。一边玩一边从心里感叹人类的伟大发明创造,将来要当一名工程师。

同学给了我三个塑料飞机小模型,两个是战斗机,一个是轰炸机,让我爱不释手,整天带在身上,不时拿出来在同学面前炫耀。放学后,和小朋友们玩空战游戏,一个拿着在前面飞,一个拿着在后面追着打,不停地用机关炮“哒哒哒”扫射。在家里摆上玩具楼房,模仿飞机轰炸的情景,一只手拿着轰炸机对楼房进行俯冲,“投炸弹了”,“轰”的一声,再用另一只手把玩具楼房给推倒。拿着飞机模型仿佛真的是在空中翱翔,突发奇想:我要当空军飞行员。

在011部队院内,看到在树丛中有一座高大的寺庙,叫建国庙。从大门进去,正面是一个大殿,两边各有一个小殿堂,围墙上还有两个角楼,都是青瓦顶,大理石面。大殿后面有一个四方塔,圆型拱门,塔下是四方石基。庙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和尚。听同学的父亲介绍,这里是日本鬼子占领期间修建的阵亡将士纪念碑,据说在大庙下面有一条地道,能通到长春火车站。想起电影中日本鬼子对我们的村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让我义愤填膺,直往塔身上吐吐沫。

日伪期间,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在新民大街两旁修建了八大建筑,分别是伪满洲国的政府行政部门。伪皇宫只打了地基,还没有盖起来,日本鬼子就在45年战败投降了。空军461医院所在的大楼是军需部,都说在尖型的楼顶上有一个绞人机,是用来把杀害的中国人毁尸灭迹的。想到那么多同胞被残忍的杀害,从骨子里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长大了一定要打到日本去,为同胞讨还血债,为民族洗刷耻辱。

一次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到了一些在电影屏幕上熟悉的演员。6个四层楼高的摄影棚一边3个对着连成一体,摄影棚里四周都是背景图画,棚顶是各种灯光和供摄影的架子。一个摄影棚里不同区域在拍摄不同内容的片子,有的地方还正在搭建新的布景。看到一间间小木屋、一棵棵大树、一幅幅巨大的背景,我才知道电影里很多蓝天白云的场面都不是实地拍摄的,而是在摄影棚里的“杰作”。一场反映我军敌后工作者的戏正在拍摄中,拍了几次导演都是不满意,训斥的声音是越来越尖利,演员是越来越哆嗦,累的是满头大汗,但还得像哈巴狗一样,任凭导演摆布和吆喝,看来当演员也真不容易。走出摄影棚,外面停放着几辆破旧的美国十轮大卡车,都是拍电影的道具;一个半圆形型的大水池,半面上有天空和云彩的图案,据说是电影《甲午风云》拍摄大海上北洋海军与日本军舰作战场面的拍摄现场,池边一台喷气发动机在水面上吹出狂风和大浪,军舰都是按比例缩小的模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