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7 如果能够选择,你会更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

今日份的随笔,想从一个名叫全嘻嘻的up主说起。


一、

“我现在接触到一些北大清华的年轻人,我会觉得他们有一点点傲慢”。


“我在学历上就没有自卑的感觉”。


她是北大的本硕,小城镇走出来的“做题家”。一直把北大作为自己标签的她,B站上传的视频里,屡屡出现她复读两年才考上二本的老公。


按全嘻嘻的说法,因为男友答应了她会丁克,所以他们结婚。婚前,男方称丁克是“可以接受的”;但结婚四年后,他提出要孩子。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四年前的我并不能代表现在的我”,他说。


最后,全嘻嘻为了维护婚姻所以“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虽然看起来是被迫生了孩子,但之后的生活依然大部分在全嘻嘻的规划中。不做家务,不洗碗,不带孩子。2022年,孩子2岁的一年里面单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其中包括一次出去做核酸。


“我会陪她吃早餐,我会陪她玩,可是陪她玩可不是养育的责任哦”。


她是一个大多数家庭里面父亲的角色,是一个会主动忽略家务的人。而这个家庭里“母亲”的角色,是她的婆婆在做。


“希望你来帮帮忙”,婆婆就来了。


婆婆真的是一个很随和善良的人。也许这就是她“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的家庭吧。


家务和带孩子,付钱请婆婆来做。在镜头前,夫妻二人带孩子做家务一天,把这件事情叫做体验,称自己只能坚持3-5天。


有观众批判她作为一个母亲为什么可以如此冷血,可是到头来,“想要一个孩子”的父亲究竟又做了哪些。


到底,一些男人在育儿中还是隐身了。


二、

前几天看了日剧《坡道上的家》,整体基调十分像之前读过的那本《82年的金智英》。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从一开始就处在低位,如果对你的期待主要就是生育和家务,那你本身的其他能力在对方眼里都将没有意义,甚至是多余。


公婆会觉得儿媳读书没有意义,本科已经足够,硕士也还好,博士嘛,实在想要的话,要不生完孩子读个在职的?


在东亚的其它国家,女性工作更普遍地被视作没有意义。如果儿媳比自己儿子工资高,那么更是罪大莫及。


“都让她做家庭主妇了,我儿子为什么要牺牲工作?”


身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带孩子、做家务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因此不少见到丈夫一回来什么家务——不只是那些无名的家务——都不会做。甚至有时为了逃避家务,下班了也在单位待着,或出去喝酒“应酬”。


家庭主妇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轻松,却远比想象中枯燥和繁琐。但这样的付出,换来的却可能是一句:


“只是做做家务而已,有什么累的啊?”


诚然,现在的中国社会,家庭主妇并没有日本、韩国那么普遍。年轻的男性也往往希望自己的伴侣和自己学历相仿,要有工作、不要和社会脱节。但如果遇人不淑,便成了要工作,也要兼顾孩子与家务。


有人说,结过婚后再也没羡慕过婚礼上的新娘,盛装出席可能奔赴的却是从未体验过的人间疾苦。


不能说所有人婚后都是痛苦,但也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只要看看自己的女性长辈们大多过的怎样的生活,我想大多数人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在婚后生活里,从来受苦的,大半都是女人。


可当这些媳妇有了自己的儿媳,多少人会选择成为自己婆婆一样的人。


到头来,最为难女人的,往往也是女人。


2023.10.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