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的题目好像都是针对于我而来。今天接到同学电话,让我问问高中推荐的问题,在忙完这件事情之后,开始自责没有助人之心,说实在同学的孩子在我们学校上学的不少,来的时候有的是关心过的,而有的没有过问,我是一个很不爱操心的人,除非同学叮嘱我很紧,一般我不会主动去关心的,每当遇到同学或者打电话问我问题时,总是先自责一番,幸亏同学们都知道我的品行,都不与我一般见识,该怎么接触交流就怎么接触,特别讨厌不愿操心的毛病,没有办法啊,只能请同学们原谅我,很感谢你们的宽容大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很多人由于太执着,拿不起,放不下,整天为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导致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在这个问题上,王阳明对我们有什么告诫?我们又该怎样悔过自新,又不将那些错事放在心中时时折磨自己呢?
王阳明说:“悔恨是去除心病的药,然而以改正错误为贵。如果老把悔恨留在心中,则又是因药生病了。”王阳明认为,一个人有悔恨改过之心是完善自我道德的良药,但一个人不应该有罪恶感。无论你做什么,如果你觉得做错了,就别再那样做,吸取教训,下次别再重蹈覆辙就行了,但没有必要感到有罪,没有必要以苦行来折磨自己。
俗话说,“覆水难收”。我们是怎样对待已经过去的事呢?我们的心灵总是为过去,甚至未来那些东西所束缚着,总是在那自我折磨着:我那时怎么就那么傻呢?我怎么就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时时保留着这样一种悔恨的心情,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过度反应。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惨遭遇固然有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但她不能从由于自己的粗心而痛失儿子的悔恨中解脱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回味中,自己的心灵不断的受到刺激和伤害,这是造成她最后精神崩溃的原因之一。
当代的科学家向我们指出,每个人自身都蕴藏着非常大的潜能,只是未被激发或受到压抑。如果你对否定反馈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则可能导致潜能受到负面思想的压抑。
所谓“悔悟”,对所做的事感到后悔了之后一定要善于“悟”,不能一直悔下去,正如有一位名人说过的一样,“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重要的是不要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悟,就是要悟到世界原是不完美的,但不完美中又包含着完美,正如没有长,哪来的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是一样,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令人满意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俗话说得好:“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思考得再缜密,有时也难免出现疏漏;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在千思百虑中,肯定也会偶尔犯错。
希望能用开放的心包容一切,因为许多事情有时是我们不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