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时光匆匆,日月如梭。齐齐老师的28天写作精进营已接近尾声。我扪心自问,这次紧张的28天学习后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于是,回顾3月4日开学的第二天,我怀着对文学的憧憬,写了一篇《不能入得宝山空手归》的文章。到底是否兑现了当初一言既出的诺言?在下给您娓娓道来……
一、通过这次进修长了见识,觉知了自己的渺小。
参加齐齐老师精进营之前,在简书差不多写了近二十万字的文章。自己觉得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便滋生了一种自以为是的骄慢,觉得洋洋得意很了不起。
殊不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群里卧虎藏龙、人才济济。从齐齐老师的系统讲解中;各位助教老师不吝赐教,一针见血的精彩点评中;在诸多文友间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的互动中;渐渐觉得自己之前所写的文章都是不成文的水文,在写作方面仿佛是一个尚未起步的孩童。在此当下,我深以为然自己的渺小和今后在写作路上的任重而道远。
二、在写作技能上有了新的提升。
加入精进营之前,我的文章在结构布局方面比较散乱,就是那种信马由缰、我行我素的写法。主题不突出,有时候所写的内容较多,但是与主题没有多大关系。就像大家平时说的那样,文章写的空洞无物、缺乏营养的那种。觉察到,在这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对每个人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谁还愿意阅读你如此糟糕的文章呢?自己所写的文章在结构搭建,深化主题,立意倾向于读者方面功夫尚浅,只是围绕着“小我”而写,还没有形成发散和延伸到写“大我”的格局。这是自己作品的短板所在。
通过这段时间的潜心学习后,在如何搜集素材方面有了方法。作为写作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多读、多写、多生活。要深入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和表达自己的切身感触。要拥抱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
在语言文字方面,写作时开始逐步效仿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尽量减少惯用连词的毛病。有关的、地、得的精准妙用。通过一点一滴的逐步改进,自己的语言也变得紧凑简练了不少,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通顺流畅的感觉。
之前,自己对如何搭建文章架构的意识比较含糊,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框架思维可言。听了齐老师的课后,开始在写作时进行大胆尝试这种写法。相信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索和践行,一定会熟能生巧,把握写作技巧的。比如:要搭建一篇文章的结构,必须具备标题要新颖,开头引入要简明扼要,最多不能超过200字,主题要突出,着重以01/02/03各部分进行阐述。要求理由、观点、案例,一定要充分、鲜明、有力。最后总结要简练、短小精悍,收尾迅速,切忌冗长啰嗦。
对文章的主题、立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倘若文章不能突出主题,就已经失去了中心思想,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没有引人入深的感染力。如果文章主旨不明晰,那么你的文章就失去了灵魂,文章质量、价值、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今后写作要注重紧扣主题,立意应倾向于受众,能使读者从你的文章中汲取同频共振的正能量。
三、明确梳理了自己的写作导向。
加入齐齐老师的写作营之前,虽然糊里糊涂地写了快一年的文章,究竟什么是自己写作的垂直领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导向。自己觉得以前是处于一种文章“大杂烩”的混沌状态。如果以这种方式写下去,犹如失去航标的船只,漫无目的的漂泊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随波逐流。
通过齐老师的正确引领和几个助教老师的耐心指导,我对今后写作的发展有了一个准确的方向。有些助教老师建议说:“根据你文章的写作风格来说,你将来的写作方向应该是散文方面比较适合。”
后来,经过自己一番深思熟虑的抉择之后,对今后写作的发展方向做了调整。齐老师说:根据目前网络发展的情况看,那种传统的散文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我觉得齐老师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她最近几年把自己所拥有的智慧和网络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了众所瞩目的格局。
识时务者为俊杰,自己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要有山不转水转的应对理念。决定今后在亲子教育、老年健康、心理学方面进一步探索延伸。力求披荆斩棘,为自己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作为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
齐齐老师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你的容颜,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信赖和踏实,真诚和善良,一种满满的正能量。”从她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解读到一种蕴含在文字背后的力量,那就是用她自身拥有的智慧去利益他人的一颗纯洁的爱心。
诚然,经过短短28天的写作进修,在写作方面自己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学无止境,只要我们确定了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相信会有成功的一天。
齐帆齐第2期28天(13)篇192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