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云,真是一样看不厌的东西。它会有那么多种变换,每天都不重复。就算同一片云,粗看细看又会有不同的光泽。
我曾经感慨,云是尘世的倒影。当然人世间也是每天不一样,如果你觉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都一样,那是因为你忽略了许多细节。观察细节,体验不同,会让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我天生是很缺乏观察力的,通常专注在一件事上,发生任何惊天动地的事情都与我无关。比如家门口那条马路,每天上学走过,要问我有几家烟纸店五金店理发店我就说不上来。
上大学时发生一件可笑的事。那天我告诉室友刚才有人找她,她问什么样的,我只能答得出一个男人,至于戴不戴眼睛,穿什么衣服全都不清楚。室友突然蒙住我眼睛问:"我现在穿什么颜色衣服?""唔,没注意。" "那你自己呢?""啊?!" 你一定以为我是个书呆子吧?我也没有很用功的在读书,只是没觉得那些是需要留意的事情。
也许年轻时精神生活本来就很充足,不需要再由观察来添加。这几年因为开始喜欢写写记记,才发现观察是个多么好玩的事。无论是闲在家里看云看鸭子还是匆忙上班途中看人看街景,给每一天的重复带来不可言喻的精彩。
现在要换一个角度观察了,那就是观察自己。
"自我认识不需要按照任何公式来进行。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保持觉察,就能在每个当下看到自己的真相。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批评和辩解。我们会批判,评估,比较,否定和接纳,等等,但从不观察眼前的真相是什么,,,,然而这才是自我认识的开始。。。。只有觉知而没有谴责,批判和衡量------在看的时候心里怀着高度的兴趣------那么你就会发现心自有能力解脱一切的局限,然后心就能发现超越思想的境界。"
说得太精辟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时时刻刻在暴露着自己,日常的活动,与人的互动,说话和下评语的方式,取舍的标准,对己对人的不同,等等都在表现自我。然而我们通常把观察对象都留给了别人,自己是不需要观察的,因为心里早就知道。
当真知道吗?我曾经连自己今天穿什么衣服都不知道。你可能很清楚自己穿的什么衣服,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你。每个人会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作为对自己的认知,而在这一部分也是经过粉饰的,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完美存在。当然也不排除特别自卑和特别喜欢自责的人。无论哪一种,对自己都不是客观的评价。而评价这件事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会用到传统道德规范,过去的知识经验积累,等等带有思想偏见的东西。
所以想要真正认识自己,必须脱离自身主体,跑到在一旁悄然无声地观察,不急着评判,辩护,或者下定语说该怎样不该怎样,杂念一多,主要任务就完不成了。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却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把现实当成一部小说,通过观察人物个性来观察自己,或许能够发现一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