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不需要按照任何公式来进行。或许你可以透过心理学家或心理分析师来发现自己,但这并不是自我认识。在关系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保持察觉就能在每个当下看到自己的真相。关系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在关系中去看自己,因为我们会立刻对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批判和辩解。我们会批判、评估、比较、否定和接纳,等等,但从不观察眼前的真相是什么,因为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然而这正是自我认识的开始。如果能透过这面不可思议的镜子来看自己,而且是毫不扭曲地看到自己的真相,其中只有觉知而没有谴责、批判或衡量——在看到的时候心里怀着高度的兴趣——那么你就会发现心自有能力解脱一切的局限,然后心就能发现超越思想的境界。
不论你有多少学问或思想,你的心永远是受限的。一颗受限的心无论扩张到什么程度,仍然在思想的局限之内。因此,解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状态。
——克里希那穆提
记得在胡因梦老师的工作坊上,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亲密关系是修行的道场。
从广义的亲密关系讲,只要与我们因缘很深的关系都可以称之为亲密关系。比如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关系等;但现代的我们更倾向于把亲密关系的内涵定义在两性的情感关系上,比如某段恋爱关系或婚姻关系。——赵龙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从出生开始就处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中。
这里面跟我们个人连接最深的就是夫妻关系,广义来说除了夫妻或者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所有原生家庭的关系也都属于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少会带着面具,更多的在表达更加真实的自己,然而就因为太真实了,冲突才会不断。
他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透过与对方的互动,就会映射出你的本来面目。
而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人,都可以说是我们灵魂业力的选择,他们只不过是配合我们来演出一场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苦的剧目。
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透过关系中的互动来觉察自我、认识自我。
但往往,我们对于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没有界限感,也越容易把所有不好的感受推卸在对方身上,不断地指责、批判、否定、要求、控制对方。
又或者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处处退缩、回避、收紧、委屈,躲在角落里自怨自怜。
又或者陷入头脑的分析、评价、找理由以此让自己内在舒服一些。
更甚者冷笑一声,回避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
如果你能意识到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那就不会再犯看到镜子中的那个人脸上有脏东西,一味地去擦镜中人的滑稽举动了。
当我们在关系中经验到让我们不舒服的事情时,不需要下意识去调整、改变对方,而是看看自己,哦,原来我对这种行为有反应,很有意思哦。
带着一份童趣、一份好奇就看自己——“哦,原来我会有这样的感受······”、“透过TA,我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这件事情发生我竟然有这种想法和举动······”。诸如此类,只是停在自己身上,像寻宝一样看到当这幕剧上演时,自己的所有状态和模式。
就像真的照镜子一样,看看镜中的自己,带着好奇、兴奋的眼神好好观察一下,“原来我脸上有灰”、“原来我的头发是这样的”、“ 原来我穿着这样一件脏衣服”·······
这让我想起吉利根老师的经典动作,把手张开,保持中正,去迎接一切,“欢迎、欢迎······”
欢迎所有的感受、新发现的到来,没有任何评价、批判,只是像发现一个新朋友一样热情地拥抱与欢迎它。
把心打开,迎接一切你所觉察的事物,这才是成长的唯一方法。
希望我们都能透过关系,自我发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