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天都在赵冰老师的私房课,也是我第一次来常州,非常感恩这次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值得梳理。
1.自我驱动与小班体验
第一个半天结束,有被点名说不够积极,赵冰老师说,既然花了钱来,不能让你这样回去,我接下来会更多的关注你哦。
后来自然在课堂上更多被CUE了,组员也在各种机会上鼓励我主动。
整个改变过程还是温和的(温柔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但确实对学习最终的结果,尤其是体验影响极大,如果最后不能带着进步离开这里,必然会无比遗憾的。
迈出舒适圈进行真实学习的不适,与获得正反馈更有动力挑战的鼓励,要恰如其分。
主观上来说,一个人收获有多大,取决于他有多积极主动。一切行为都是自己的抉择(或者说你明明可以有选择的权利,你却放弃了),而不是外在环境。
用更加勇往直前的态度面对人生,是我要修行的方向,这方面同期的同学都是我的榜样。
客观上来说,赵冰老师坚持20人以内的精品小班模式,也及其重要。而且我们这一期只有11个人,我第一次参加完培训发现自己可以把所有人都对上号。
小班的好处,我注意到你了。更早的发现问题,更快的调整状态,更多的上台机会。我之前有过参加了两天演讲课,都没有当众发言一次的情况,这肯定有我自己的问题,但是小班可以一定程度上挽救这种可能。
我喜欢阿布老师说的,你准备很久的表现可能跟你立刻举手的表现是差不多的,就是干呀。
2.自我认知与技能学习
在公众演讲方面我依然还是很弱,自我介绍磨了三轮,毕业作品差了50秒。
课堂实战这几次,我发现自己私下准备的时候,总是不能准备到很流畅的效果,甚至整段整段忘掉。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我安排的文字稿会偏少(我4分半的稿子800字不到)。
但是一上台,我就会很急迫的把稿子全部和盘托出,这样一来,我总是在时间结束前就早早完成了演讲。
理论学习和真实实践是不一样的,彩排情况和登台情况也是不同的。还是要更多的去主动学习,并且创造真实的实战机会。
技能学习不是知识学习,前者更重要的是刻意练习。如果一个技能你三天就能速成,那意味着别人也能三天速成,这个技能又有什么竞争力。
只有时间是我们的护城河,用时间去刻意练习,才能拥有让别人羡慕的独特优势。
3.听书不如讲书,输出倒逼输入
我一直以为爱好与爱好之间没有高下,我喜欢读书跟别人喜欢游戏没有任何区别。
创造性而非单纯的消费性才是关键,无论是游戏、旅游、美食、读书,都可以写攻略、拍视频、输出感受……做任何事情都尽可能地从单纯的消费者维度,增加到创作者维度。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创作者维度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解。当你带着讲书的目地去重新阅读这本书,你会自然而然阅读的更深入。
另一方面,你的输出成果本身也是你的作品,日积月累更容易行成可以量化和展示的文化资产。
做一个消费美好的人,更要做一个创造美好的人。前者对自己信息源要做好筛选,后者凡输入(高质量)内容,都要想办法去输出。
讲书就是阅读后输出的一种形式,以后除了写解读笔记,又多了另外一种感官的输出方式。而且讲述自己的经历迟早有枯竭的一天,讲书只要你不停下阅读,就永不枯竭。
越投入越收获,越练习越进步,越创造越优秀。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