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闪耀的大唐,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高适这位大唐诗人在他们之中显得及其普通,高适少年时家道中落,生活坎坷,即使命运多舛,也从未失去初心,走到人生暮年,终大器晚成,成为唐朝诗人中唯一做到功勋卓著而封侯者。
《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是一本关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国风插画随笔集,由“知识放映室”创始人董领和知名国风插画师北册联袂打造,从八个侧面呈现高适跌宕起伏的励志一生。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高适生于一个曾经荣耀的家族,只是家道中落,加上父亲早亡,少年高适求取功名无门路,只能落脚宋州,成为一介布衣。高适天资并不聪颖,只是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直是他的使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实现抱负之前,高适为生计劳苦,以农为生,那时的百姓疾苦,只有身为百姓的诗人高适身有体会,从他的诗中便可窥见一二,心中的志向也更坚定了几分。劳作之余,读书、习武是他的必修课,他深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他只能不停修炼,以期机会来临。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高适蛰伏宋州近三十年,多次科举落第,每一次失意而归,是宋州这片土地抚慰了他疲累的身心,虽获人举荐,谋得一小官职,职责之内却是需要上迎官长,下欺黎民,这与他年少时立下的志向背道而驰,于是愤而辞官。他也曾出访边塞,写下了 《燕歌行》,见识了边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壮丽,也见识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腐败阴暗,布衣高适无力改变现状,唯有在岁月的磨砺中,练达人情,洞明世事,坚守初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在写下这首《别董大》时,正值生活窘迫时,连送别朋友的酒钱都拿不出。他何曾想到,他在鼓励朋友时写下的诗句,会流传千古,也成为他自己的写照。高适从不为落迫的生活焦虑,坚信自己的才智终有一天能发挥效用。乱世出英雄,唐安史之乱时,年近半百的高适,学识胆魄终有用武之地,平定叛乱,安一方百姓,高适终于实现了少年时的志向,官至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这是他配有的奖赏。
从布衣到封侯,从求丐到食邑七百户,遇挫折不气馁,坚守初心,方得始终,高适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虽然晚了点,但大器都晚成,《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一书全面展现了高适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