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谁可以做到
但不是所有都知道“摆地摊”背后的底层逻辑。
说起摆地摊,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人,大脑中都会浮现一种场景: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年夏天,农民伯伯都会用板车,拉着一车自家种的西瓜去镇路口,撑起一个遮阳伞,然后再切开半个西瓜摆在那里,瓜农头戴草帽,身穿白色T恤衫,脖子上挂条擦汗的毛巾,在烈日炎炎下,等待顾客前来挑选西瓜。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规划发展需要,各地开始大力治理市容市貌,慢慢的“摆地摊”成了一种奢侈的现象,但近期由于政策的松动,“摆地摊”再次被推上浪尖。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很多人对地摊的看法是一种嘈杂的氛围,但是内行人看的行道,看到“摆地摊”背后的底层思维,还有地摊经济学。
针对摆地摊这件事,无论你是看热闹,还是看背后的思维经济,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轮毂,更是拉动需求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式。
01 地摊思维的定义
地摊思维是一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以一种最小的投入、最低的风险去换取最大的利益,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位置下进行交易变现。
起初,很多人看不上地摊生意,总认为这是一种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生意,其实这种想法比较片面化,有些人摆地摊赚钱,有些人摆地摊亏钱,不是他们的能力有问题,而是思维差异产生的结果。
地摊思维涉及一种“商业运营体系”,有着一套完整的“闭环”运作模式,比如说有些摊主东西不好卖,主要思维逻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生意却火爆的不行,思维是以客户为中心。
可以换个思维来理解上面这句话,有人摆地摊是看到那个赚钱买那个,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另一拨人,主要是考虑市场需求量,比如说客户群体、流量高峰时间段、交易转化等等,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才有可能真正赚到钱。
摆地摊的优势
摆地摊一般都是夜市居多,尤其是人流比较旺的路口位置,所贩卖的商品都是一些低价的小饰品、手机配件、各种小吃摊为主。
为什么摆地摊这么受欢迎,主要有以下3种优势:
1、成本低
一般摆地摊来说只要投入几千元就可以开门营业,这些资金投入,无论盈亏对大多数人而言,都能承受的起。
如果换成是传统型门店,一般来说,从装修、租金到进货,没有几万甚至十几万根本开不了业,而且这些钱砸进去就变成固定资产,短时间内很难变现回本,况且这些投资的钱对部分人来说,可能是几年下来省吃俭用的积蓄,并且一旦投入,就很难回头。
2、以小博大
当你去地摊前准备买东西时,正常都会还价,但是大部分摊主都会说:“我们这都是小本生意,利薄,没有什么钱赚”,如果你真的相信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很多不起眼的地摊生意都是暴利行业,有些商品利润高达50%以上。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特别扎心的新闻是这样的,一个卖煎饼的大妈说:“我月收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多少白领听到煎饼大妈这样说,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所以说,别小看了这些摆摊经济,背后都是以小博大的逻辑,辛苦一点自行车变摩托完全有可能。
3、灵活自由
很多创业者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的扑向事业上,但是摆地摊不一样,这些摊贩的老板都是自由创业者,时间上安排比较灵活,一般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出摊赚点副业零花钱。
甚至有时晚上出摊2-3小时的收入,超过一天上班的工资,并且不用受打卡上班的约束、也没有KPI业绩压力,心情不好可以早一点收摊也没有人管。
地摊思维的本质就是轻资产快速变现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门槛低、操作性强、利润空间大,如果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可以从摆地摊开始,它可以帮助我们“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02 小地摊、大玄机
地摊思维相当于一个初创公司,从人、货、选址到客户群、流量、转化,最后进行变现,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如果你能掌握这些地摊经济学,那么你就能抓住地摊经济红利,表面上看起来是小地摊,背后其实是暗藏大玄机。
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地摊生意,最后经过深耕都可能成就一个大品牌,比如说老干妈的经历。
老干妈创始人走上创业路背后,是为了生活、艰难无奈被逼走上创业!
由于没有文化,她开始只能从卖苦力、摆地摊做起。
最后,她凭借自己打造的辣椒酱取得成功,而且一下就打造了一个年销售45亿、净利润10亿左右的大品牌!
如果你从商业视角来看,“地摊经济”同样属于企业运营闭环中的一环,比如你需要考虑商品的消费群体、流量转化、用户沉淀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社交运营场景中的一种手段。
不管你是促销、还是品牌曝光,都是需要一套完整流程支撑,借鉴商业运营模式,只不过地摊只是整个商业闭环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前不久,有一则90后女子摆地摊日卖4000元新闻火爆全网,为了奖励自己,在520那天买了一辆二手奥迪奖励自己,按照这个收入算下来,一个月收入12万,比一个企业高管的薪水还高,有多少上班族羡慕不已。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摊经济,居然可以月收入10万+,身边的同事都说自己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地摊生意这么赚钱,与其上班,还不如摆地摊去。
同时,并不是所有人摆地摊都能这么赚钱,虽然都是同样的摆地摊,但是思维方式不同,经营方式和结果也会不同。
地摊思维的思考方式:
如果你想要从地摊红利中分一杯羹,首先得有地摊思维,比如说轻资产、低风险投入的运作模式,这里总结分来3步思考。
第一步、商品的选择
首先你去摆地摊不能随意想卖什么就卖什么,你需要研究你商品的用户群里,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场景,解决用户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步、商品的优势
现在做哪一行竞争都很大,你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自己必须清楚提供商品的供给端有什么样的优势,比如说价格、质量、品牌、.....。
第三步、流量转化
很多人喜欢把地摊经济当成一锤子买卖,不重视用户体验和服务,这无疑于自掘坟墓,没有用户反馈就很难长时间生存。正确的做法是研究如何通过私域流量池,用最快速的方法,形成转化。
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可以快速验证自己是否具有地摊经济思维,甚至可以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扩大多渠道变现路径。
03 地摊经济的消费群体
摆地摊和开店不一样,需要先调查锁定目标用户,商品太贵不好销售,没有特色也吸引不了用户选择,如果是盲目的投资,最后只会是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比如说根据附近消费水平、爱好特征,再提供相关的服务,或对应的商品推荐,达到最终的结果是产生交易。
采用“地摊思维”模式的基本步骤是先寻找经营场地,其次调查目标用户消费模式,然后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匹配商品,最后执行方案落地实施变现。
地摊思维的流量红利
有些人摆摊是其次,流量曝光才是最主要的,现在直播带货火爆的不行,无论是明星大咖,还是企业掌舵人都纷纷加入直播带货大军,比如说格力董明珠、罗永浩、刘涛、......
部分人选择去摆地摊,主要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形式涨粉,吸引用户关注,沉淀粉丝,最终转化为独特的私域流量池,最后走向变现路径。
举个例子
在路边见到一位60岁的大爷,摆摊卖水果很正常。
此时,又来了一位同样60岁的大妈,也在这个位置摆摊卖水果,唯一不同的是大妈做起了短视频直播。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两种场景,哪一种赚钱的概率大,我猜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为了不是前者大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妈采用的新型营销思维方式,吸引更多用户关注,最后直接转化目标用户。
在这两种看似相同,其实不同的营销案例中,大妈取胜依靠的新型地摊思维,而是大爷却是传统销售模式,没有特色吸引不了用户的关注。
同样的摆地摊,大爷关注的是现有的流量用户,而大妈关注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思考用户在哪里,本质上多了一重“营销场景”。
好奇是一个人的天性,根据心理学研究,好奇的基因已经烙在每个人的基因中,尤其是做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关注。
假设是你路过两个水果摊,相信你也会倾向选择大妈这一边,因为她制造出不同的场景,很多人都愿意关注一些好奇、有趣、独特的事情。
所谓的用户思维,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制造各种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细分化需求,做到“用户至上”,想客户之所想。
同时,只有利用“地摊思维”细分客户群体,解决客户痛点和需求,进一步优化“地摊经济”场景,沉淀粉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摊经济”红利。
04 地摊经济的模式
过去传统式的“摆地摊”,供给端和需求端没有打通,只需要找到货品,选一个人流比较集中的位置作为营销场景,然后就是等客上门,处于极其被动状态。
同样是“地摊思维”,时代不同,区别也大不相同。
现如今的“地摊场景”虽然相似,但相对信息却极其透明,两端饱和、产能过剩、需求低迷,所以在新型地摊经济中,找到符合当下实情的营销模式,比如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等。
在新的地摊模式运作下,交易场景变了,商品承载的场景变了,起初的地毯买卖现金流,变成现在的“转化率”、“复购率”、“用户沉淀”等指标。
地摊也需要产业集群
在营销学里面有一个名字叫“产业集群”,简单的概述,就是说同一类型的产品集中同一处进行展示和销售,比如说汽车城,就是将不同的汽车品牌集中到一起供用户选择和体验。
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去摆地摊卖花,你会选择什么位置?
A、在另一个卖花地摊的旁边;
B、另选一块地方,周围没有卖花的。
如果你听过那个经典的加油站故事,可能会选择B,但其实正确答案是A,因为A符合产业集群理论,用户有了选择成交率更高。
“地摊经济”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一个人摆在独处的位置,人流量即使再旺,依然不会有太好的销售业绩,只有集中的摊位群体集中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的目标用户。
记得去年我自己的茶庄不开了,剩下一点茶叶打算摆摊低价处理掉,当时跟找的摊位是文化广场,人流量爆棚,但是真正浏览的用户都没有几个,更别谈购买的用户了。
地摊经济同样需要产生集群,才能吸引用户关注,再转化购买,比如说常见的有小吃一条街、花市一条街、义务小商品市场..........
这种“商品集群化”才能更大程度吸引用户关注,进而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当用户有消费需求,自然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地方,最后实现商品变现。
地摊经济的本质就是把同一品类商品聚集在一起,比如说各种小吃类可以满足吃货的需求,引导地摊消费的群体基本上都是目标用户。
在地摊经济中,用户转化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你的产品和别人比较有什么优势,帮你的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所以在新的“地摊思维”里,模式是核心,流量是红利,找到“种子用户”,为部分用户提供服务和价值,才会产生复利效应。
05 写到最后
在新经济时代下,摆地摊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型地摊”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利用现有的资源,获取目标用户的流量,搭建全新的私域流量池,以一种最低成本投入,获取利益价值最大化。
地摊思维也是商业闭环模式中的一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沉淀目标用户,能把供需服务,或商品进行变现,本质上也是一种“低成本创业”的手段。
最后,摆地摊容易,摆好地摊却不容易,只有懂得如何运用地摊思维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