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初中、高中的自己,作文信手拈来,我碰见自己喜欢的人,想写的事,都能下笔,真情流露。
曾经在六年级遇见过一个很投缘的朋友,她竟然和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我也很欣赏她的个性,她很自信,很有勇气,也有可爱的一面,还很擅长运动,与我也聊得来。于是,趁某个晚自习的空档,我写了一篇诚意满满的作文,写的是她这个人,与我与她的故事,然后满心欢喜地给了她,并且叫她也写一篇作文给我。可是她这个懒虫,一直没写,一直没给我!没给我就算了,或许她没我这么文思泉涌,提笔就来吧!后来我们还互相画了很多画,也都是赞美对方、闲聊有的没的之类的。
那时候的自己的确很真性情。
高中也曾写过好几位好友。
不过渐渐的,提笔想写的什么的时候,会担心写得不好,会担心时间不够(因为要写作业啦、抓紧休息/上班之类的)。更严重的事,提笔的念头越来越少。
曾经有一次实习时,在下班后回校的公交上,看到吴亦凡新发的MV,看了,很有吐槽的欲望,也已经组织好语言了。之后却忘了什么原因没有下手。
论长大成人、毕业工作我失去了什么,也许失去了年少的自信,淡然,变得胆小、谨慎、没有个性了吧。
我又在想,初中、高中的自己的确没有社交上的障碍。社交受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也许是我高三第二年开始的。那时候的自己因为暴饮暴食,变胖了很多,加上青春期爱美,缺偏偏没有自己很喜欢、很合适对衣服穿。这种对外貌的不自信延续到了大学,并且大学还没有钱,没钱加不美,一个女孩子,怎么有自信去大方社交呢。于是我选择了保守策略,用自己仅有(?)的勇气去参加了能够提升内在而且我又喜欢的社团活动——儿童剧场,开始了表演、编剧的业务。也由此锻炼了我的文字能力和为工作预热吧。我的大学并非一无是处。
现在经济能力在慢慢变好,我一直梦想希望的能够变瘦一点,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也有在努力。所以,也许我面前的阻碍本来就没这么难?
哈哈哈哈,说着说着,又开始这么实际了。对于这么说大话,开空头支票的行为,我一直都很谨慎。说说而已,不用太放在心上,好像斤斤计较,“步步为营”一样。看起来不够洒脱与大方。显得执念过重,也不够有想象力与艺术感。
作为一名算是文艺工作者的工作者,文字写到如此实际的份上,就不好接了。
如果对自己的执念太过重,重就重吧,我也希望自己,多少能潇洒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