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前随谈:
外国小说中国化,每个翻译者都带着自己的影子。
一个作者如何成功:不写一百万字想理解小说是不行的,还要读上一千本书,花上一万个小时。
写小说不能太顺,要拧着写,写作不能急,不能骄傲。
爱好文学,一定不能把它当成职业。
一、什么是小说
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故事在时空下把人、事写顺了就行,小说要翻过来写,逻辑性强,例如《公务员之死》……都德的《最后一课》,先写的是沦陷后人的心态。《某日的下午茶》中,钓鱼岛被日本人占领后,有人去砸日本的车的事,让我想起了写一篇小说。能砸车一定是非正常人,小时候被驴踢了,他父亲也不幸,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砸车呢?他是个农民工,在生活中被人欺负……就这样,他去砸车,这样还不能成为小说,故事还得构思。“我”作为一个律师,被工头找去为农民工作辩护。他母亲一直不理解她儿子为什么会被判刑……总之小说要增加它的曲折性,可以穿插回忆,写主人公的过去。
如看到一则新闻,并不一定都能写成一篇小说。
故事可以是真的,小说可能全是假的。但是要把假的写成真的,也就是把虚构的东西用生活的真实来再现它。把真的写成真的,那就不是小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
二、构思小说的过程
有时一个小说的构成就是一个触动。首先要有灵感,然后是主题,再然后就是确定要写哪些人,而故事是小说的核,故事可以任意编排,除了要有逻辑性外还要尽量曲折。例如一个集资诈骗小说,不从集资诈骗写起,先写老百姓为什么上当,农民钱少,越是钱少,越是看重这些利益。
情节并不是故事。好的作品要给读者(看到)百分之五十,另外的百分之五十是空间,让读者想象。如果百分之六十、七十、八十都能让读者看出一样的认识,那就是失败的小说。
情节构思好,甚至可以只写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留白。例如一条鱼,你让人家看个尾巴,人家也只能知道那是一条鱼,但你把鱼切成十块,顺序打乱地组合,那就让人看得有了兴致了。其实就是利用倒叙、插叙等。
最后用真实的细节来充实。最好细节是别人都不经常有的。
例如《鞋》中“眼睛弯弯地说……”这个“弯弯地”就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写小说,还要善于利用伏笔、闲笔等。例如做鞋时瞎想的细节等。
一个好的小说的名字,也很重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小说的人物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鲁迅说截取众人合成一人,也就是说人,一定是一个多维性的人。一个“单人”只有一面是不行的。即使虚构的人也要写出真实性。
人物遇事要写出他内在的矛盾,挣扎。故事写走向,小说写内心。人与人之间要写出冲突,写出对抗,哪怕是自己也有内心的对抗与冲突。好莱坞电影往往刚开始几分钟就有对抗,没有对抗就不能吸引人。写小说要想成熟了再写。
公安在十八里抓的那个小孩,抓了好几天,才抓住,我就写了一个中篇,标题是《假如生活欺骗了我》。小年暗恋一个老师,而老师被另一个老师爱着,于是这个男孩就杀了那个夺走自己所爱的那个老师……
总之小说一定要有对抗性。
另外小说还可写出传奇性,例如故事传奇,个性传奇,或者外表传奇等。例如写一个人六指了,写一个扁头了等,要给人物加符号。这就是写出了特点。
再说说给小说“加料”。例如男女关系等,加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加这个人物的前身。比如刚才说的,写那个人砸车的事,然后就有了这个人物的小传。
写小说人物要就像在你面前站着一样才行。
毕飞宇写《玉米》,人物刻画就非常好,例如玉秀的复杂性,作者是步步心机,每写一步都有规划。写着写着人物就多了,那姊妹几个是写着写着才有规划的。
四、小说的结构
李亚的《花好月圆》是一篇值得学习的优秀的小说。《流芳记》是套娃似的结构。
最简单地说,一篇小说要有主线,副线,好的小说要有多条线。
茨威格的小说很好,可以模仿着写,模仿故事的结构,模仿细节。例《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还有卡夫卡的《变形记》等。
结构一定要复杂,最少要有三条线,例《某日的下午茶》写了十几个人,也是借鉴外国小说。
怎么结构:可三线交叉,例如副线写一点,留一点,最终写完。
情节一定不能按顺序,要让它有阻力,让读者读到这儿有所思考。按一个套路想好,再推理一遍,把自己当成读者,看看能不能被吸引。可以到网上搜搜毕飞宇的小说课。
五、小说的情结和细节
情节是小说的推动力,例《孔乙己》的情节,它就是不断地把小说向前推进。
细节使情节更真实。
细节一定要虚实结合,例如李亚的《流芳记》就有真实的事情,让人一看就有联想,最好让读者能看出发生在哪个地方,这样的场景不能虚构。喝不一样的酒就是不一样的味儿。
读小说有的是留下了情节印象,有的是留下了细节印象。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读读。
六、小说的叙述
叙述的开篇很重要,开头的第一句就决定了小说的情感走势。
叙述要有腔调,也就是风格,当然小说的风格也可以从情节体现。
“怎么说呢?”这样的开头,也自成风格。
有人喜欢自己包装自己,也没什么不好。
例如鲁迅的《伤逝》的开头,一出来就是悲伤的语调。“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再例如《玉米》中:“出了月了,施慧芳就把小八子……”
长句子是西式化的句子,想把节奏压下来,放缓,用短句。要把虚句向实里(体现生活现象的真实)写。一颗露珠可以写出四百字,一杯茶要写出十种不同的文字。你说张三烦恼,他怎么烦恼的?表情,心理?写太实(真人真事)就没有诗意。王少堂的《武松》,写西门庆看到潘金莲的那一眼,可以讲一个下午。一个圆你也可以写上几页子纸。不虚不美。
虚实之间也要有闲笔,施慧芳嗑瓜子,那就是闲笔。(笔者自悟:闲笔让小说舒缓一下,读者读得轻松,它让小说充满美感,又增加了空间的美)。
小说的语感也很重要。汪曾祺的《受戒》语感也在第一段定下了。
小小说像短跑,开始要聚集力量。节奏快了,要加闲笔。
写好的小说,删掉前三段试试,三段后再开头。
再说说情感问题。歌唱家用气歌唱,怎么唱总是按照一定的节奏,中间气不能断。情感不能变,比如本来是犹豫的,不能突然转为欢快。
好小说还需有趣味性。《红楼梦》写那么多知识,其实也是趣味。《某日的下午茶》有意地把茶溶进去,这实际上是个套。
另外写小说还要陌生化,加上一些常人不常用的东西。
语言的由来:读书、记忆、训练。经常描写一下小片段,小情节。还要写出语言的地域性特点。王朔,王小波,沈从文,汪曾祺,他们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语言有语言的内部规律,屠格涅夫的《草原》可以读读。
技巧也来自于阅读,从模仿中来。怎么阅读?首先要有好的文本,先读它的情节,把情节走向列出来。再找细节有哪些。再看结构、闲笔以及节奏,一口气是怎样贯穿下来。其次经典文本模仿,也可从外国小说中模仿。例如门罗的作品。第三尽量陌生化处理,敢于在小说里夹杂和小说构思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例如刘冰雁的《人妖之间》,斯诺的《西行漫记》。
要读一个人的书,把一个人的读完,再读别人的。三个月读一篇,模写一篇试试看。
杨小凡 1967年生于亳州,中国作协会员,供职于某企业。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钟山》《花城》《中国作家》《芙蓉》《大家》等多家刊物发表作品四百多万字,若干小说被多家选刊转载,入选各种年选上百篇。出版长篇小说《酒殇》《窄门》《天命》《楼市》,中短篇小说集《药都人物》《玩笑》《欢乐》《流逝的面孔》《梅子的春天》《某日的下午茶》等二十二部,作品曾获中国报告文学奖、安徽省政府文学奖、《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首届鲁彦周文学奖、滇池文学奖、《山花》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奖、冰心图书奖等多种奖项。中篇小说《工头儿》《总裁班》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担任电影《大药商》《风云花戏楼》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