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友问我,读书是读电子版比较好?还是纸质版比较好?
我回答:那要看你的目的了!
如果是为了解信息,比如八卦新闻什么呢,你上网就可以了,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可看可不看,因为你得到的信息已经足够多。比如俄乌的事件,比如电影《满江红》、《流浪地球2》等等。
但是,如果你是为了获取知识,那你就一定要读书了。
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斋藤孝教授在他的著作《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里写道: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换句话说,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什么意思呢?读书是超出了获取信息的范畴。
至于读什么形式的书?电子书,还是纸质版书都可以啊,只要你读书!
电子版阅读很方便,轻,体积还小,携带方便。内容也多,公众号、APP、还有知乎、豆瓣、微信、京东、QQ等等各大读书平台,有图文、听书还有视频,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无论是上班、外出、旅游购物,随时随地,不受环境条件限制,这叫:一机在手,什么都有。只是看久了,有一点点伤眼睛。
你还可以在电子书上做标记,在下面划线,还可以看其他阅读者的体会和他们做交流。好内容马上复制、粘贴就形成了笔记。字体呢,像我这花不花四十七八的眼睛,读电子书,还可以将字体放大,也可以加书签,这些都是阅读电子书的好处。
整体来看,读电子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花钱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
读纸质版书呢?捧书在手,手指去翻每一页,拿着笔在纸上勾勾、抹抹、画画的时候,把书一合,仿佛就告别了一个有故事的朋友,很有仪式感。这个和电子书的划屏和关机,是不一样的,没有对话感,心理上这电子书不是属于我的。
读纸质版的书,它会更让你沉浸到某一种连续性的情怀。比如说我在1995年买的,“三联版金庸36本全集”,每每拿出来读,就能感觉到20年多前的自己一直到今天的延续,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财富。这个不是说它升值到多少钱,它就是有一种莫名力量的感受。
望着满墙的书,感觉到自己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似乎就像是一排排的大师,在那里和你沟通,又像是家人在陪伴你成长。有的书我还会买两本,甚至三本,一本用来画,一本用来收藏,以后给儿子。如果手里的是电子书呢?就不会给自己这种感觉,电子书就是应用。
读纸质书,一本一本读下去,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毫无关联的知识,最后在底层逻辑上都会关联起来。这时,就可以在自己的书架上单独辟出一个格子,将纸质书分门别类地摆放。比如对历史感兴趣,一定会研究地理、哲学和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文化,就一定会进入到美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范畴。
在这本《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里,斋藤孝教授写道:
对于很多大学教师和研究者来说,电子书的普及无疑是一大福音,我本人就已经无法离开电子书,也期待着电子书的进一步丰富。
而纸质版书,那些真实存在的书,那些已经仔细读过的书,已经做好注释,折过一角的书已经不单纯是死物,更像是亲近的朋友,电子书今后或许会进化的更完善,拥有各种各样的高级功能,但很难像一本实体书一样,与人形成如此亲近的关系。
还是那句话,获取信息只是读书的目的之一,具体到读电子书,还是纸质版书,说到底也算是习惯问题,纸质书和电子书是两种媒介,就是载体了。
书上的知识才重要,它才是提高我们认知、思想、方法、内涵和应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