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给自己设定了目的。
就是如何才能在教育教学以及自我思考中提出更有价值,更触及本质核心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学会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停地试着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工作学习问题代入阅读体验中。有一些新的体验。
一是问卷调查,因为现在在做教务处的工作,我的工作就相当于教务主任,所以会涉及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然而这个问卷调查到底有没有效果,向来是我无法去判定的事情,每次拿到老师的问卷结果,我们都会说学生有偏见,不会体会教师的苦心,然后经常就是置之不理了。
这一次阅读前,我恰好做了两个问卷。
一个是学生对老师的平时上课评估,一个是学生对公开课的评估。两个问卷在我办公室摆了很久都没动,直到我看了这本书。
我专门去注意了问卷调查这一部分,其中提到了问卷价值。
说道问卷一般都可能会有措辞含糊、调查偏见,还有问卷者耐心等问题。
这让我想起我们自己做的问卷,涉及的项目特别多,多到很多数学不好的学生需要一节课才能把评估做完,而很多时候我们又赶时间,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去等学生。
另外,项目太多,很多项目学生根本就没见过,也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而且有些项目看上去只是一项,实际上里面有好几个内容,无法就一个内容打分。
基于这些,我们的问卷调查,必然会有一定的偏颇。我常常也会因为这个偏颇,而把这个调查当成一个表面工作,只是用来存档。
而《学会提问》用科学分析告诉我,的确是有偏颇,但是其中也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合理信息,我们做问卷调查,首先就是要认识到是有偏颇的,然后去汲取其中的合理信息。
于是,我终于有所行动。我把所有问卷结果整理了一遍,剔除掉一些主客观问题,尽量做到在我现在的批判思维下的合理。
第二个问题是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就是要么是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化,学生只需要回答对或者不对,懂或者不懂,是或者不是,根本无法引起学生思考。
要么是问题表述太复杂,学生虽然竭尽全力去思考,但是却都是只能浅尝辄止,根本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或者就是连回答的兴趣都欠奉。
这一次,我专门得到了五个字。
那就是“关我什么事”。这五个字,真的是直接击中我的灵魂。如果每次提问都能够站在学生角度问一问“关我什么事”。如果我每次和别人交流都站在我的以及他的角度问一问“关我什么事”。那么我们的交流或者提问的目的将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
另外,设置的问题尽量思维灵活,不二分法,多结论,也是我收获很大的一点。我这两天也刚学会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我在讲高二语文时,提问就开始尽量做到多结论,然后我很震惊地发现,我的学生原来那么厉害,他们的很多思考,转化成思维导图给我,让我都无比震撼。
甚至有同学,将我只是提了一个引子的课题都给分析出来了,而这些同学平时都在睡觉。
最后一个大收获也是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那就是批判性思维。
我一直有在思考,如何去判定一个结论是否正确,我平时是比较嘴拙的,很多时候别人说了某个问题,我觉得很合理,于是同意了他。然后再仔细思考,又觉得问题很多,然后后悔已经来不及。
于是我开始一边读,一边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判定结论是否正确呢?
这本书提到了强势批判思维和弱势批判思维。
强势批判思维是评估结论,弱势批判思维是捍卫结论。
我平时就是典型的弱势批判思维,别人和我争论,我在不停地为自己做辩驳,这个过程很累,争执得面红耳赤,大多数时候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发现其实自己也没那么站得住脚,于是很尴尬地妥协。
我想起一次喝醉了,第二天醒来被女友骂得狗血淋头。当时我就在不停捍卫自己,说是压力大啊,陪朋友啊,没喝多少啊等等。女友听不下去,直接走人。
我自己反思,才发现,我喝醉的语言、行为、醒后的辩驳,其实都站不住脚,于是羞愧地去找女友承认错误。当时她很诧异,问我怎么想通了?
其实现在想来,一开始我主要用弱势批判思维,不停找证据来捍卫自己,后来我才开始反省自身,去评估我的证据,然后发现自己的问题。
我意识到了强势批判思维的重要性。所以我现在,会更多地去听,而不是一开始就下结论。比如一次学生说我偏心,我很惊讶,因为我是很“勤快”,每一个学生我都要专门聊天谈心,都会针对他的成绩,生活做专门分析,可以说,非常勤奋也非常公平。
我忍不住想辩驳,但是那天我想听听她说。
她告诉我,她另一个朋友成绩不好,但是已经特别努力了,每次我和她的朋友聊天,我都会骂她朋友不够努力,这不是偏心吗?
我自然意识到,这不能算作偏心,但是我庆幸我那一刻没辩驳,而是去听,然后真的听到了学生的心声。
当然,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系统化,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我的分享,就着我的生活和工作。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个思维的转变和提升,我开始去更深层次自省,开始去倾听而不是只顾着表达。
关于价值观、证据这一个板块我不再多说,期待老师们的分享。
这两天,我准备针对学生发起一个小活动。
如果你是我这一天的老师,你打算教我什么,问我什么?
我很想去看看,学生会拿出什么来教我,提出什么问题,会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