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
陈林
春官是说春人的俗称。每逢岁末年初,乡镇上活跃着一批说春的人,一般多为中老年男性。他们往往带上一大帖财神爷之类的春帖,走乡串户,送“春”上门。所谓送“春”上门,其实是在送财神爷之类吉祥物的同时送上几句新春吉词,通过他们灵巧的嘴巴,把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财神爷是用土办法印制的,小手巾似的红纸,黑黑的头像,线条粗糙,缺乏生动。头顶乌纱的财神爷,手持笏版,相貌平凡得有些老土,类似传统川剧中的七品芝麻官。只因经常出现在农村老年人用来祭祀祖先和供奉神佛的堂屋老墙上,享受着和先人神佛同级别的香火,多少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
春官则多半是朴实厚道而又稍善言辞的乡民。相貌也很平常,但脸上比财神爷多了几许生动可掬的笑容,嘴里滔滔不绝流淌着自遍自唱的吉词:“想财神,盼财神,财神主动送上门。请财神,送财神,财神来了请开门……”主人家通常是不会拒绝春官的。开门迎进来坐下以后,春官又接着唱道:“新年好,财神到,赐福给你全家笑。财神保佑一年顺,财神上门福气高。财神赐你好运道,财神送你金元宝……”
这时候,主人家就端茶送水,捧出些花生、胡豆、炒米糖之类的土特产,请春官品尝,同享新年的喜悦和丰盛。看见主人家有小孩子用好奇的眼光望着自己,春官便又往下唱道:“主人家,好心肠,儿子儿孙绕高堂。主人家,福气好,儿子儿孙志气高。大儿子,当干部,小儿子,上大学,……财神到,合家欢,一家老少都平安。”
喝完茶,与主人聊聊收成,拉拉家常。末了,站起身来,双手奉上一张春帖,说声:“打扰了!”主人家接过春帖,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两张角票,塞进春官手里。春官双手一拱,客气地道声:“谢谢!”转身出门去了,嘴里仍唱着:“请财神,送财神,财神进了你家门。今天请进财神爷,保你来年走鸿运……”边走边唱着上第二家去了。
记得七岁那年元旦刚至,新年将近的一天清晨,刚起床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却是一个春官,年纪约四十出头,高高的个头,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手里拎着一个发黄的旧书包,说着被乡下人称为四言八句的顺口溜,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前。好客的母亲把他请进屋里,坐下喝茶。听他说完一大堆吉利话后,收下春帖,拿出几角钱打发他走了。
正午时分,天上飞着雨雪,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围坐一桌吃午饭,门外却又来了一位春官。六十多岁,满脸皱纹,须发皆白,手里拄着一根竹棍,一袭褪尽颜色的粗布旧衣皱巴巴包裹一身风尘,鞋子和裤腿上溅满了泥浆,畏缩着站在门口,嘴里说着一串模糊不清的词句。母亲忙放下饭碗,将他让进家来,请他上桌吃饭……
这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家过年的时候,再难得遇见春官上门。不知怎的,好几次在梦里都看到手捧财神上门贺岁的久违的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