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把《易经》从占卜的书变成一部哲理的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落后的原因,一度被归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也就成了罪魁祸首,这是《易经》的悲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曾经落后挨打?
今天当中华民族终于强大起来之后,当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时,我们是否应该正本清源,回归原点,重新来认知一下《易经》的价值和作用?我们是否应该传承,并善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呢?
孔子的伟大之处
把外界的自然投射到我们人类的内心。这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天人合一。天代表自然,人代表人类。
人和自然本来是不分的,但是不得已一定要分,所以我们就把自己隐藏起来,变成内心世界。外面看得见的都是外在世界,也就是自然规律。孔子很巧妙地把这两者连起来,其实这是《易经》的精神。
孔子从《易经》中提炼出三样东西
第一个叫作“和”
我们很重视和谐,因为自然是很和谐的。
第二个叫作“情”
情是中华文化的宝贝,全世界最讲情的就是中国人。
我们对人有温情、有敬意。对父母有敬意,不是只养他们就可以。
对天地、对祖先、对古代替我们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对他们充满敬意。
第三个叫作“善”
善就是希望世界会越变越好。因为宇宙是演化的,不会越来越坏。
人要顺应自然,去使它越来越好,这是人的责任。因为天地之间,只有人有创造力。
我们该如何反省?
孔子说:“君子上达。”上达天道,天道就是回归自然。
1)要回归自然,首先要效法自然,要拿自然作为检验一切的标准。
合乎自然的道理,就去做;不合乎自然的道理,最好不要做。
我们要人为地去改善,改善的时候要顺乎自然的规律。
2)我们要能屈能伸。
自然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能屈能伸的。
任何事情,有乾必有坤,有开放的一面,就有收缩的一面。一张一紧,就是这样一个运动,使得万物生长。
随着时间的改变来调整做人做事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叫原则不可变,方式随时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