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理解“儿童的权利”,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阅读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二是对文章核心思想“儿童的权利”进行展开论述。
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强烈的历史对比与批判视角,充满情感和隐喻的语言,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关键场景的责任剖析。尤其要关注“成人的盲目性”这一核心概念,以及对“教育”与“惩罚”的重新定义。
这一章的阅读任务是,请谈谈你对“教育”与“惩罚”的理解。
摘要:强制的学习导致儿童的沉闷、恐惧感、厌倦、和精力耗竭。他们变得懒散、沮丧、忧郁、染有恶习、缺乏自信,因而失去童年的欢乐。
感悟:现在厌学的孩子很多,连小学生都厌学,估计是“卷”得不行。这段话,我也赞同,也要思考怎么改变,至少自己一点点改变,让孩子学习更有兴趣。
摘要:因此,他们到学校时既疲倦又饥饿。也就是这些儿童,常常由于不注意听课和未能理解教师的讲课而遭到惩罚。教师出于他的责任感,更多的还是出于他的权威感,企图通过惩罚唤起儿童的兴趣。教师用威胁的手段强制儿童服从,或者通过在同伴面前指责他们能力低下或者意志薄弱进行羞辱。这些不幸的儿童在家里受压制和在学校里受惩罚而耗尽了他们的精力。
感悟:看了这段话,我被吓了一下。工作十几年,家长同事普遍认可我是认真、负责的老师。但对于犯错孩子,虽然没有羞辱、体罚,但有时候也是用“权威感”来“教育”学生,这样还是不行。虽然我教了多个年级,近十个班级,但孩子们的自尊和心灵还是需要时刻保护,心里处处要有孩子们。
摘要:从遥远的古代到我们的时代,“教育”一直与“惩罚”具有同一含义,教育的目的总是把儿童隶属于同一个成人,成人使他自己代替了自然,使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代替了生命的规律。
现在已经对这种野蛮的方式进行了巧妙的改进,其理论是家庭和学校在对儿童的惩罚和折磨中要联合起来。在学校里已收到惩罚的儿童被责成回家时要告诉他的父亲。由此,他父亲可以在教师惩罚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责骂和惩罚。然后,这个儿童又被责成将他父亲的便条带到学校,以表明家长已经知道他孩子所犯的错误行为并给予了指责。
学校和家庭都赞同对儿童施加惩罚,因为如果不用惩罚,教育的作用就会降低。但是,家庭并不需要学校提醒他们去惩罚自己的孩子。对家庭所使用的各种惩罚方式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我们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的儿童在他们的家庭里是不受惩罚的。
感悟:以前我总是抱怨,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特别是一些经常犯错的孩子,“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有哪些问题,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特希望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这两天把这章读了几遍,原来站在孩子角度,孩子不仅要受学校教育,还要回家受家长惩罚,孩子
内心估计是很压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