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涯近几十年的我,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设计每一节课: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从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到当堂知识点的拓展,我都尽我所能,想做到最好,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今天,我心目中的教育之路终于在《新教育》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构筑理想课堂。
首先我决定沿老路继续行驶——从所谓的“学困生”入手,也就是补困。
《新教育》中提到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中的“参与度”,提倡课堂上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若课堂上不关注那些我们所谓的“学困生”,“学困生”一上课就“默默无闻”的,那怎么能叫全员参与呢?全员不参与的课堂怎会是理想的课堂呢?其实,多数“学困生”并不是先天性的“学困”,而是由于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就更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在我看来,理想的课堂不应该仅是优秀学生成长的乐园,也更应是“学困生”成长的乐园。
在教育教学中,“爱学困生”能够让我们创造出奇迹,只有充满爱心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其次,我要改变我的教学风格!构筑理想课堂,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课堂要有自由度。而这两点正是我以前不具备的。
亲和度也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自由度则是指课堂上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气氛。
我爱学生,但那是种严格的爱,对于初中生来说能理解,但对于我今年所教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不喜欢我的严格。我不喜欢乱哄哄,说话的课堂,也不喜欢笑,胆小的孩子们上课都不敢乱说话,也包括不敢发言。我想我微笑示人的课堂会更具魅力,学生学习也会更具主动性,相信长久坚持,学生会爱上我的语文课。
构筑理想课堂,是我心中永远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求索,希望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我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