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经。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面对理想课堂提出了“六个度”和“三重境界”。
朱永新教授提出六个度势可作参照的理想课堂标准:
一是参与度: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预先设置程序的出现,更不能使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思维的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主张一般的课程学生的参与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二是亲和度: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的交流。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快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三是自由度: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犹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与教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
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七零八散,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知识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五是练习度:理想的课堂,不在于他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通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六是延展度: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朱永新教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分别是: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是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不同的人理想的课堂标准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理想课堂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我觉得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前每个学生都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课上每名学生都做了自己最满意的展示,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激情飞扬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尊重与赏识,充满诗意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上完这样的课后,你会觉得特别舒心,学生特别愉悦,那么你这一堂理就达到了你的理想课堂!
新教育理想课堂与十大行动关系:
联想课堂需要营造书香校园,需要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需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
理想课堂需要师生共写随笔,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理想课堂需要聆听窗外声音,需要教育之外的跨界观点,启迪教育之内的深刻思考。
理想课堂需要培养卓越口才,需要培养学生表达、沟通的能力,让生命的共鸣更为精彩。
理想课堂需要建设数码社区,需要一个紧跟时代发展、科学而开放的更大平台。
理想课堂需要推行每月一事,需要在一段的重复后把内化的技能固化为习惯。
理想课堂需要研发卓越课程,课堂本身是课程的展开与实施,没有课程的卓越就没有课堂的理想教材。
理想课堂需要家校合作共育,需要在更多生命、更多侧面的碰撞中,取得加法变乘法的更好效果。
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成长,完美教室同样有很大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时空;是拔动孩子们心弦、奏出美妙音符的舞台;是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场所;是带领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航船;是叩开童心世界、充满灵性的旅程……让我们拥有理想的课堂,体会教育的诗意,享受职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