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你隐形天赋的最快捷径:学习学习再学习

上期文章说到长期主义中的让财富增加的重点是每个月都有持续的场外投入。(点此查看上期文章:《长期主义者的社群》)

这里面两个并行重要的因素:时间+投入,而时间是不可控的,不论如何都会向前走,所以剩下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赚钱。

赚钱的方法有很多,打工,做买卖,创业,利用信息赚钱等等等等,非常多的方式。归结到底,赚钱的就是提供时间来服务于人,并从其回馈的价值中获得收益。

可以看到,赚钱有三个要素在里面:时间、需要服务的人、收益

那么这三个要素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有的人会说是服务,有的人会说是收益,有的人会说是时间,这些都没有错,因为每个人拥有和匹配到的资源不一样。

例如保险行业,不缺时间,不缺收益(提成),相对缺的是找到需要服务的人;

再比如在金融行业,不缺需要服务的人,不缺时间,相对缺的是高收益的标的;

还有运输行业,不缺需要服务的人,不缺收益,相对缺的是时间。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我用了一个前缀词:“相对”,每个行业里面都有佼佼者,而这些佼佼者都是具备其行业相对较为稀缺的能够匹配的资源。

我们这几年来听的最多的词就是跨界。

有的企业跨界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有的企业跨界之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些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其原有本身的资源与跨界之后的需要的资源不匹配,不对等。

如若你仔细观察,大部分跨界的企业中,其实跨界前的收益和跨界后的收益相差无几,只不过是新加入的行业更令人振奋而已,其直接体现就是在投资市场上面。

换句话说,其跨界所获得收益刚好赶上持平或者略有增量,而两个体系如果恰好能形成系统的对接输送关系,那么其模式就是成功的,因为从增量思维来看,获得的收益是原有的基础乘以2,假若其跨界赶上增量,甚至是巨大的增量,那便是巨大的成功。

例如做金银饰品销售的,跨界做了金融贷款会怎么样呢?

上面说到,做金融的不缺需要服务的人,不缺时间,相对缺的是高收益的标的,而金子恰巧是认知中的硬通货,尤其是战乱年代,小金鱼可比货币的认可度要高得多,其组合可以满足一部分追求稳定和奢华的心里,这两项一组合,就打造出一个小小的传递系统。

倘若是零售企业跨界做金融呢?收益率可以猜测大抵是较低的,因为追求财富增长的人更懂得时间的分配比例,换句话说,菜市场里摆摊卖金子,就算是真的也会被认为是假的,市场环境的信息素在那里,所以转换和收益会低很多。根源还是本身具备的资源和跨界所需要的资源不匹配。

那么最重要的因素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资源

时间、需要服务的人、收益都可以视为资源,那么作为普通人,拥有最多的资源是什么呢?是需要服务的人吗?是收益吗?都不是,是时间!

需要服务的人,需要到相对应的圈层里面去寻找而且自己还必须在这个圈层中找到一个自己的坑位,而且这个产出值还必须是这个群体所需要的,否则即便在这个坑位中,也很容易被替代掉。

收益,自然是跟随着对需要服务的人数增长而增长

这就取决于所服务的对象所能带来的价值。如果想要获取巨大的成功,就需要巨大的时间积累。支付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其走过的16年的路程却被其他公司花了不到10年,甚至3的时间就赶上了,这是另外一个关于增长的话题,不在此赘述。

需要服务的人、收益这两个因素,归根到底,都需要花时间去支撑,而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只有一份。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妄念。

假若自己能有很多分身就好了,一个从事这个行业会如何如何,一个从事那个行业会如何如何。

虽然你知道不可能,可是还是会偶尔的闪念,说不定也会花很长时间来畅想一下。

虽然在外人看来,你好像傻瓜一样在发呆,别担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干过这样的事,你并不孤单

产生这些妄念的根本,就是希望在同等的基础资源下可以尝试下不同的未来啊!从事不同的工作也好,做出不同的决定也好,甚至是幻想穿越,都是希望一份时间可以用很多次!

想一下,有没有可能一份时间用很多次?

还真有!你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发朋友圈!

虽然你只是发了一次朋友圈,可能是一张照片,一首音乐,一段文字,虽然你花了一份时间,但是却可以服务于多人。

如果你发的是文章,看看文末底部的阅读量,就表示你看到的这篇文章,给了这么多人力量,每增加一个阅读量,就表示读者及其背后的朋友都认可你的文章,所以才有了点赞和转发。

所以,温暖了你并且给你点了灯的文章,要转发,因为你的本身,也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你也是一盏灯,不知不觉中会照亮别人的路!

把一份时间用很多次的方法就是——写作在写作中,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吗?当然有啊!写作其实是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要素!

首先是输入,有了输入之后,会慢慢积累自己的处理系统,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输出,也就是服务他人,创造价值。

你可能会问,我直接输出不行吗?当然可以,那你现在就以未来为主题,写一遍500字的文章试一下,结果你会发现……欸?平常那么多发呆和畅想的时刻,现在却一点儿也倒不出来……

那么我提升处理系统总可以了吧?比如学个三天速成,七天赚钱的某某课程,但是别忘了,我们是需要时间成长的。

通常三岁的孩子就能从一数到十,但是却需要长到五岁,才能理解数字叠加的含义,进行简单的计算。

怀胎十个月才能算是足月,谁也不可能三个月或者半年就把孩子给生下来。

那么剩下的最重要的因素自然一目了然:输入

我们从九年义务教育走过,有很多人在此基础上往上前进,继续上学、读书和学习,也有很多人离开了校园后依然读书和学习。

你看,其实输入无所不在,每天都会或多或少的接受信息,有些信息是你已知的,有些信息是未知的,还有些信息是乱码(关于乱码,可点此查看)

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

有个听过了很多遍的成语——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在什么样的信息环境里浸泡,就会获得那个环境的加成,以及你在那个环境所获得的资源。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浸泡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或多或少的听过某某明星如果不努力,就要回家继承亿万家财这样的新闻,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有那么好的条件却去做了与家族传承不相关的事情?

这其实涉及到另外一个我们的天性——我们都喜欢充分展示自己喜欢的天赋啊!
因为有天赋,所以喜欢,所以投入时间,因为投入时间,所以天赋得到升华,变得更加喜欢。

作为普通人,发现自己的天赋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是自己所拥有的天赋,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并不是所有大师都是主动投入了一万小时,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迫投入了一万小时变成了某个垂直细分行业的大师。

我们大部分人很难通过本身所在的环境找到自己的隐藏天赋的,难道我们就没有机会吗?

在这里,我讲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在梁宁的《增长思维三十讲》里面看到的

李希贵在十一学校有一个淘气的男生,用老师的话说如果他在别的学校,得开除8次。但是李希贵校长一直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

直到高中毕业,这个男生都懵懵懂懂。四年后某天,这个男生回学校找老师和校长,说自己考上了北大哲学的硕士,某天突然开窍了,回首高中觉得很不好意思。

李希贵说:“每个人心智成熟时间不一样,当时你人是高中生,心智还是小学生。你们18岁的时候,我为所有人办成年礼。今天,我单独为你一个人,办一个你的成年礼。”

这个例子说明,开窍,或者说找到你的隐形天赋,是需要时间的。

倘若拥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那么是不是可以缩短这个时间呢?

就如同守株待兔一样,几率永远少于主动出击。如果守的株足够的多,几率不一定比主动出击少,写作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种株的过程。

那么挖掘你隐形天赋最快的捷径是什么呢?

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话讲到这里,好像个段子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哈哈
图片

祝好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