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人民日报推出的作品集《你的坚持,终将美好》。里面有二十五个激励、暖心的人生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是《好好努力,哪里都是你的北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老家这边,去北上广奋斗,去大城市才能飞黄腾达实现梦想,成为了代际传递的一种信念。我也从小被这种信念所指引。十几年前,有幸在一次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被邀去北京参加决赛。那时我的家人觉得:去北京,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于是在麦浪翻滚的六月,爸爸妈妈撇下农活带着弟弟妹妹,全家陪同我,去了北京。
我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瞻仰着那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出的名胜古迹前叹为观止,在灯火辉煌的王府井大街感叹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在高校遍布的大学城许下一定要去那里读书的心愿。
那一年从北京回来,爸妈更加坚定地告诉我们姐弟几个:你们以后要考北京的大学,在北京工作,才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命运。对于父母的殷切嘱托,我在高中三年,殚精竭虑,未敢忘怀。奈何能力有限,资质平平,高考成绩出来后,只够得上读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类本科。父母的北京梦,连同我的北京梦,到那一天算是断层了。
2015年春天,大学毕业半年之后,因公考失败,我在家门口开了一间烟酒超市。我爸妈一时之间还不能接受。他们在心里为我规划着,说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块小木板,暂时栖息的地方,未来我还会跳到别的地方去。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零售这一行,我居然做了六年。
在这六年间,在烟草公司政策帮助和指引下,我的烟酒小卖部变成了星级零售终端。营业额由最初的日均几百块钱,增加到大几千,逢年过节营业额还会突增到一天两万到四万。
在这六年间,父母终于接受了他们只是拥有一个平凡的女儿,并不是算命先生说的文曲星,也不能让我们老崔家祖坟上冒青烟。
在这六年间,我结婚生子,独自把孩子带大。小店既是我经济独立的后盾,它也承载了一个返乡大学生做不完的文青梦。
在这六年间,我在尽到一个看店店主和家庭主妇的责任之余,仍然保持着每天阅读写字的习惯。遭遇烦心事,我读《全球通史》,随便哪一章都能让我顿悟到: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我们的经历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土;感情生活受挫,我读《陌上花开》,从汉乐府的诗歌里感知跨越时代的爱恨情仇,陌上花开缓缓归是一种心态,一种在喧嚣的红尘中依然平静淡然的心态;感到迷茫时,我读《曾国藩传》,品悉一个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出身平凡,资质平庸的人,怎样用传奇的一生诠释了奋斗者之道,以勤治事。
在这六年间,我在年岁的增长、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和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
其实,接受自己的平凡哪有那么难呢?尽管从前的我们理想定位都很大,我甚至在初中时期的日记本上写着: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我摸着那四行稚嫩的笔迹感叹着,年少的我,可真敢说。
很遗憾,我没有去成北京,也没有成为想要成为的开疆辟土般的人物。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和千千万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一样,勤勤恳恳,日复一日,脚踏实地的努力生活着,偶尔也没有忘了仰望星空。
至于那些儿时就深深扎根在脑海中的思想:“于天地之间立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它将永远指引着我,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都能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附: 虚度时光、不务正业的些许证据